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亞里斯多德環形山
月球撞击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亞里斯多德環形山(英語:Aristoteles)是位於月球正面冷海南側邊沿的一座大撞擊坑,約形成於32-11億年前的愛拉托遜紀[1],其名稱取自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接受。
描述

該隕坑西側坐落了古老的阿爾卑斯山脈、南面分布著嶙峋的高加索山脈和醒目的歐多克索斯環形山,它的東側邊緣連接了相對較小的米切爾隕石坑、西南和東北分別毗鄰已被熔岩淹沒的埃格德隕石坑和壁沿尖峭的伽勒隕石坑[2]。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為50.2°N 17.4°E,直徑87.57公里[3],深約2.82公里[1]。
亞里斯多德環形山外觀輪廓大致呈略為扭曲的圓角六邊形狀,寬厚的內壁上顯示有細微的階坡狀結構,沿坑外噴發物覆蓋層上遍布著呈徑向分布的小岩丘。亞里斯多德環形山坑壁最大高出周邊地形1410米[1],內部容積約為7301.60立方公里[1]。坑底表面凹凸不平,分布著起伏的丘陵,一些突出物半露在填塞的覆蓋層上面。中心點偏南坐落了一些小中央丘,其高度300-600米不等,這些山丘是由斜長岩和含80-85%斜長石的輝長-蘇長-橄長斜長岩以及斜長輝長岩所構成。
亞里斯多德環形山已被月球和行星觀測協會(ALPO)列入《帶有明亮射紋系統的撞擊坑列表》[4]。
Remove ads
衛星隕石坑
按慣例,這些最靠近亞里斯多德環形山的衛星坑,將通過在其隕坑中心點旁放置一字母而在月球地圖上標示出來。

參考資料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