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交趾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交趾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Remove ads

交趾等處承宣布政使司(「交趾」又寫成「交阯」、「交址」),簡稱交趾布政司,是明朝永樂五年(1407年)攻滅越南胡朝之後在越南設置的一個地方行政機構,推行與內地相同的管理方式,下設十五、卅六、兩百餘,統制範圍大致為現在越南北緯十七度以北地區黎利建立後黎朝後,於明朝宣德三年(1428年)廢止。

快速預覽 交趾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簡稱:交趾布政司, 國家 ...
Remove ads

成立背景

中國五代十國時期,曾在越南地區設置交趾郡官署,進行直接統治。其後越南於10世紀中葉起獨立建國。[1]

14世紀後期,越南(又稱安南國,當時國土約相當於現時中、北部地區陳朝接受明朝冊封,雙方處於宗藩關係明成祖時,陳朝被權臣黎季犛(即胡季犛)所篡,明廷乃起兵南下征討,將之消滅(時在1407年)。據越南史籍《大越史記全書》記載,當時明廷遍求陳氏子孫,欲立為國王,安南官吏耆老說已被胡季犛所「滅盡,無可繼承陳後」,並向明廷提出「安南國本交州,願復古郡縣,與民更新」。[2]其後,明成祖頒下《平安南詔》,聲稱為了回應安南官吏耆老的請求,便將當地改名「交址」,再次進行直接統治,依照內地的行政區劃模式,設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等「三司」。[3]

轄境建置

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治交州府,轄交州府、北江府、諒江府、三江府、建平府、新安府、建昌府、奉化府、清化府、鎮蠻府、諒山府、新平府、演州府、乂安府、順化府等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多個縣。又置太原直隸州、宣化直隸州、嘉興直隸州、歸化直隸州、廣威直隸州等五個直隸布政司的州,分轄二十九縣,在要地則設十一、三,一市舶司。[4]。後太原直隸州、宣化直隸州分別升為太原府宣化府;九年末(1412年)置寧化直隸州;十三年(1415年)置升華府;降演州府為演州直隸州。


※下面圖表內容,依據《明實錄·太宗實錄》卷六十八永樂五年六月癸未條製成。[5]其後,各地的建置情況陸續有所改動。

更多資訊 府, 屬州 ...
Remove ads

廢棄

交趾承宣布政使司自成立後,當地民眾起事不斷,廷歲歲用兵。在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明軍總兵官柳升在當地遭到重大挫敗,明廷乃允許撤兵。越人黎利建立後黎朝,改國號大越,於是安南復國。[6]到宣德三年(1428年),正式廢除交趾承宣布政使司。[7]

參考文獻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