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亨利·喬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亨利·喬治(英語:Henry George,1839年9月2日—1897年10月29日),美國經濟學家、政客、土地制度改革運動人物。喬治創立的土地改革制度和經濟意識形態常被稱為喬治主義。

亨利・喬治以他的關於土地價值所有稅(single tax)的主張而聞名。喬治繼承了大衛·李嘉圖、詹姆斯·密爾和約翰·斯圖爾特·密爾等經濟學家對土地特點的研究,並全面公式化了這些經濟法則[15]。喬治認為,土地價值稅是最道德和最高效的稅:土地不由任何人創立,是社會共有的公共財產[16],因而土地稅是最道德的稅;而土地的供給是恆定的,因此對它收稅不會有影響土地生產力或產生無謂消耗等問題,所以土地稅也是最高效的[17]。因此,政府應該用只通過土地價值稅的來獲得收入[15][18]。這項單一土地稅將針對未改善的土地價值,即如果土地處於自然狀態,沒有建築物、景觀等等時土地的價值[15]。通過這樣的執行,政府即能徵收充足的稅收以繼續運轉,也能減輕社會各階層公民的負擔。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主米爾頓弗里也曾贊同過喬治的的看法,說過地價稅是「最不壞的稅」(the least bad tax)[15][19]。
Remove ads
生平
出生於美國費城海關稅務員家庭,12歲輟學,在「印度」號商船上當水手,19歲前往加州淘金,進入《舊金山時報》(Sanfrancisco Times)當排字工人,開始研究中國苦力的問題[18]。1879年因《進步與貧困》一書聲名大噪,孫中山對其頗為贊譽:「美人有卓爾基亨利(Henry George)者,......曾著一書,名為進步與貧窮, 其意以為世界愈文明,人類愈貧困,著於經濟學分配之不當,主張土地公有。其說風行一時,為各國學者所贊同,其闡發地稅法之理由,尤其為精確,遂發生單稅社會主義一說。」[20]不幸的是,亨利・喬治的單一稅主張從未應用於美國。1897年,他在紐約競選市長時,突然腦溢血不幸逝世。
著作
- 《進步與貧窮》(Progress and Poverty ,1879)
- 《土地問題》(The Land Question ,1881)
- 《社會問題》(Social Problem,1883)
- 《土地財產權》(Poverty in Land ,1884)
- 《保護主義抑或自由貿易》( Protection or Free Trade, 1886 )
- 《勞動的條件》(The Condition of Labor, 1891)
- 《尷尬的哲學家》(A Perplexed Philosopher, 1892)
- 《政治經濟科學》(The Science of Political Economy, 1898)
相關條目
- 喬治主義(Georgism)
注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