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京都第二外環道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京都第二外環道路
Remove ads

京都第二外環道路(日語:京都第二外環状道路きょうとだいにそとかんじょうどうろ Kyōto Daini soto kanjō dōro */?)是一條從京都府京都市西京區至京都府久世郡久御山町高規格幹線道路。該道路為京都縱貫自動車道的一部分[1]。全線於2013年4月21日15時開通[1]

Thumb
實線為京都第二外環道路
國道478號標識
國道478號標識

概述

  • 起點:京都府京都市西京區大枝沓掛町
  • 終點:京都府久世郡久御山町森
  • 全長:15.7公里
  • 規格:一種三級
  • 設計速度: 80公里/小時
  • 車道數: 4 車道 (2+2)


京都縱貫自動車道早在1989年在都市計畫確定時就決定建設,但因部分居民以風景和環境會受到破壞為由提出抗議,而導致沓掛交流道至大山崎交流道的9.8 公里區間的建設計劃被推遲至2008年[2]。開工後原定於2013年3月下旬通車[2] [3],但經錘擊試驗發現南春日隧道內壁有開裂導致工期延長至同年4月[4]。隨後NEXCO於同年3月宣布,將於同年4月21日正式開通該道路[5]

之前,若想從京都丹波道路駛入名神高速公路/京滋繞道時,必須經過擁堵的京都市區。建成後的該道路將起到市區繞行的作用。

開通後,從京都縱貫自動車道起點宮津天橋立IC到終點大山崎JCT的行車時間由原來的約110分鐘縮短至現在約85分鐘。隨之而來的是,天橋立等京都府北部的旅遊需求將增加,並可能帶動當地經濟振興[1]。隨著京丹波和地IC和丹波IC之間最後一個未通車路段的開通,京都縱貫自動車道於2015年7月18日全線通車[6]

Remove ads

交流道

    • 交流道(IC)編號欄的背景色為顯示該部分道路已經啟用。設施名欄的背景色為顯示該部分設施尚未啟用。未開通路段的名稱為臨時名稱。
    • 巴士站(BS),○/●為使用中,◆為停用中設施。無標示則為沒有巴士站。
    • IC為交流道的簡寫,JCT為系統交流道的簡寫,SA為服務區的簡寫,PA為停車區日語パーキングエリア的簡寫。
更多資訊 IC 編號, 中文設施名 ...
Remove ads

交匯道路

  • 京都府道212號下植野大山崎線、國道171號
  • 京都府道13號京都守口線
  • 京滋繞道(高速部分)8號久御山淀出口吹田方向
  • 京都府道15號宇治淀線
  • 京都府道81號八幡宇治線
  • 京滋繞道(高速部分)8號久御山淀出口名古屋方向
  • 京滋繞道(高速部分)7號久御山出口
  • 國道1號線(枚方繞道、京滋繞道

歷史

  • 1989年8月25日:都市計畫決定。
  • 1993年7月30日:大山崎JCT/IC至久御山IC區間準備施工。
  • 1997年:大山崎JCT/IC至久御山IC區間開始建設。
  • 2003年8月10日:大山崎JCT/IC至久御山IC區間高速部分(京滋繞道)開通。一般國道478號(府道京都守口線~國道1號線區間)開通。
  • 2003年12月18日 : 一般478號(國道171號~京都守口線區間)開通。
  • 2003年12月24日 : 隨著大山崎IC的開通,名神高速公路以東路段工程竣工。
  • 2008年:部分土方工程(大枝沓掛IC~大山崎JCT區間)開工
  • 2012年4月26日:宣布開通後的區間名稱為「京都縱貫自動車道」;宣布新設置的出入口名稱為「大原野」和「長岡京」 [3]
  • 2012年9月10日:最後施工的西山隧道(京都市和長岡京市之間,2.3公里)貫通儀式[2]向公眾開放。
  • 2013年4月21日:全線開通[5]
Remove ads

車流量

工作日24小時交通流量(雙向合計)[7]

更多資訊 區間, 2005年 ...

注釋

相關項目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