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人民路 (無錫)

无锡道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人民路是位於中國江蘇省無錫市的一條道路,全長約5.5公里。該路由人民西路、人民路、人民東路三段組成,是溝通無錫市區東西的一條主幹道。

快速預覽 ◀ 人民路 ▶ 西 RENMIN LU 東, 原名 ...

簡介

人民路由東、西、中三段組成,其中人民西路起自錫山大橋、終至西門橋,是1960年對錫山大橋至五愛廣場的錫惠路、五愛廣場至西門橋的西德路拓修而成;過西門橋為人民路,直抵東林廣場,為1959-1960年由熙春街、觀前街、營橋巷、東西鼓樓等歷史街巷拆建連綴而成;至東林廣場到廣瑞路止為人民東路,原為熙春街一部分及井亭街,為1980年廣瑞路立交建成後拓寬並定名的。[1]2012年,為緩解地鐵2號線建設帶來的上馬墩地區交通擁堵,依人民東路繼續,延伸至內環高架江海路,是為人民東路延伸段。[2]

Thumb
人民路西門橋眺望市區

掌故

  • 觀前街:人民中路新生路崇安寺一段即原無錫觀前街所在,因街前有無錫名道觀洞虛宮而名。由於香客眾多,觀前街乃是曩昔無錫城中繁華之處,王興記、迎賓樓等老字號均是在此開張。1949年後為建設東西幹道而拆併入人民路,自此,無錫的觀前街消失。[3]
  • 西德路:無錫工商業繁華,1949年後,又為蘇南行署所在地,交通繁忙日益,故當軸決意在火車站至西門橋抵倉浜一段建設柏油馬路,先選在西門橋至五愛廣場的西德路段實驗性施工。整個工程於1953年5月動工,年底竣工。後因市民反對及工程粗糙,而其他路段未再施工。這也是無錫歷史上第一條柏油馬路。1959年10月,因應建設東西幹道而併入人民路。[4][5]

  • 西門橋:溝通人民路與人民西路的西門橋是無錫歷史上最早的一座橋梁,始建於隋煬帝大業年間,曾得名梁清橋、梁溪橋、跨溪橋、清溪橋等,因地處無錫西城門外,「西門橋」這一俗稱便流傳至今。舊時京杭大運河環繞無錫城,而在1920年代吳橋建成前,西門橋是從無錫城中至惠山地區的唯一通道,故此地向為交通中樞。1960年,隨人民路的鋪設而改建,改建後稱人民橋,後屢次拓修。2010年,因人民中路的拓寬而一併重建,同時也將「西門橋」這一昔日俗稱定為正式橋名。[6]
  • 亭子橋:位於無錫東門外人民東路,建於南朝齊,與蓮蓉橋、清名橋三座橫跨運河的橋梁並稱為無錫三大高橋。因人民東路本名熙春街,故該橋初叫熙春橋,是一木橋,至有清一代,為慶賀乾隆六十大壽而改建為石拱橋,上有一涼亭,故稱亭子橋。1968年舊橋被拆除重建,2002年再度拓建。[7]

逸事

  • 在無錫,過去曾有「撈白魚知雨停」的民間口語,乃是指過去西門橋下水流湍急,梅雨季節時,水勢更大,此時漁民會在此捕魚,若撈到了白魚,在橋上看熱鬧的人便笑言:「太湖裡白魚箱衝破了,黃梅雨要停了。」此話每多靈驗,於是流傳開來。[8]

主要交匯道路

人民路自西向東主要交匯道路如次:

更多資訊 路段, 路名 ...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