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人類動物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人類動物園,又稱民族學博覽會,是殖民者將虜獲的民族個人或群體當作展品進行公開展示的行為,盛行於19世紀至20世紀中期。[3]這些「展品」通常身著醜化的本族服飾,處於所謂的「自然」或「原始」狀態下展示。 [4]展方則往往通過強調「展品」在文化和基因上的落後及劣根性以顯示出白色人種和西方社會的優越性,進而間接正當化白人國家的殖民統治。[5]在其存在的歷史中,此類展覽因其醜化、貶低和「非人化」有色人種和落後國家民族的性質而引起爭議。[6]

歷史上,「人類動物園」最初是作為馬戲團和「怪胎秀」表演的一部分,通過類似於漫畫的滑稽表現方式來刻意誇大被展示民族與西方的差別以顯現出所謂的「異國情調」。其後,將「劣等人類」作為展品這一思路逐漸發展成為獨立的展出模式,並開始強調展品較之西方文明的劣根性,並以此為論點給西方的入侵征服提供了進一步的理由。 此後,這類展出更進一步地出現在多個世界博覽會上,然後逐漸形成動物園式的「人類動物園」。[7]

一類反霸權主義的觀點則將整個「西方統治下的世界」描繪成一個巨大的人類動物園,而白人身為「優等人種」可以在其中充當「動物園管理員」的角色——低等人類和非人類居民的管理者。 [8]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