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什麼都沒有雜貨店

臺灣兒童節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什麼都沒有雜貨店》是一部由台灣公共電視兒少頻道(小公視 PTS XS)與英傑哆影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製作的兒童情境喜劇,改編自兒童文學作家王宇清的同名作品。該劇由李權洋執導、陳芳齊編劇,公共電視與小公視團隊聯合製作,主打以兒童為主體的敘事觀點,探討家庭關係社會互動自我認同議題[1]

快速預覽 什麼都沒有雜貨店, 類型 ...

第一季於2024年6月22日在台北電影節首映並於8月24日起正式播出;第二季則從2025年8月30日起播出。劇情主要以傳統雜貨店「喜旺來商號」為主要背景,描述四名小鎮孩子在一間什麼都沒有、卻充滿魔力的雜貨店裡,一起闖禍、和好、相互治癒、共同長大的故事。官方形容該劇為兒童版《六人行》。[2]

Remove ads

劇情

《什麼都沒有的雜貨店》是一部以臺灣貢寮老街為背景的兒少成長劇集。故事從阿樂(鄒暟澐 飾)因媽媽拍戲而寄住在旺伯(朱約信 飾)家展開,他在雜貨店與旺伯的孫子小傑(謝以樂 飾)、鄰居姊妹大可(陳寧樂 飾)與小可(陳馨妃 飾)相遇,四個個性迥異的孩子,從陌生到成為彼此最重要的夥伴。[3]

小傑結識了被寄養的阿樂(鄒暟澐 飾)、理性的大可(陳寧樂 飾)與活潑的小可(陳馨妃 飾)。這群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在雜貨店中吵吵鬧鬧,在互動中從爭吵、誤會到理解與支持,學會了傾聽與合作,並成為了真正的好朋友。而雜貨店老闆旺伯(朱約信 飾)是一位熱情古怪的「搖滾嬉皮阿公」。劇集以「劇情+角色訪談」的獨特敘事方式呈現,讓孩子親口說出內心真實想法,既幽默、又貼近兒童視角。每一集以生活中小而真實的事件為主題——從找回小被被、立生活公約、野餐比拼、友情裡的實話與謊話,到面對以為要分離的心酸。[4][1]

製作

《什麼都沒有雜貨店》由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製作,是小公視團隊推出的首部原創兒童情境喜劇[3]。劇本由陳芳齊編寫,導演李權洋執導,他擅長兒少戲劇題材,並表示公視注重兒少節目,該劇旨在量身打造給小朋友看的戲劇,盡可能增加兒童元素的互動與真實情感。[5]

李權洋透露,該劇靈感源於他童年時期的鄉下生活經驗,希望透過「最普通」的生活場景說出「最真實」的兒童情感;他初讀原著時,被文字細膩的孩童觀點吸引,像在閱讀孩子的私密日記,但改編時發現直接照搬會顯得冷靜疏離,因此作出調整,強調了孩子的互動,並加入能引起兒童關注的元素[6]

製作單位選擇新北市貢寮區作為主要取景地點,保留雜貨店、灌溉溝渠與鄉間小路等元素,以強化地方生活感;劇組拍攝時並未使用大量人工佈景,而是改造一間實際營業中的鄉村雜貨店,並與當地居民合作參與群演,這種製作方式被評論界視為近年少見的「沉浸式兒童劇拍攝」[1][6]

拍攝前,劇組安排主要童星進行生活體驗與方言訓練,包括讓孩子們在貢寮主景玩一天大地遊戲並設計闖關流程,使他們打成一片,保留純真的互動並熟悉彼此;導演在選角時注重緣分,例如胖球與斯拉姐妹檔的試鏡互動渾然天成,讓她們成為大可與小可的不二人選。 朱約信(藝名朱頭皮)在訪談中提到,演出旺伯讓他重新思考長輩在社區中的角色,「雜貨店是孩子與世界接觸的第一扇門」,他並為劇集量身創作片頭、片尾曲與插曲,包括即興在現場作詞作曲的片頭曲,以及與小主角一同錄音的片尾曲,增添活潑層次;朱約信表示,這幾年雜貨店逐漸消失,演出讓他找回人間溫暖[4]

導演李權洋在改編原著時,依據劇本顧問的建議,參考了澳洲情境喜劇Little Lunch英語Little Lunch (TV series)》等外國兒童劇的「偽紀錄片訪談形式」,讓角色能直接對鏡頭表達想法,以強調劇情聚焦於兒童的需求,而非單純安排兒童行動。[7][8]

「台劇女神」曾莞婷於第一季中客串演出阿樂的單親媽媽(樂媽),她受劇本吸引而參與,以劇中劇形式再現經典八點檔角色,並分享必須在一天內完成所有戲份,挑戰是在第一次見面就要和劇中兒子產生親密情感。[9][10][11]

第二季則加入了Youtuber 白癡公主客串演出天文館的導覽人員,讓影音創作者也加入劇集之中,並透過有趣的表演方式讓劇情增添更多的娛樂性。

Remove ads

劇集

更多資訊 季數, 集數 ...

分集列表

第一季 (2024)

故事描述在大人不在身邊的假期裡,從臺北搬到鄉下的孩子小傑,被託付給阿公照顧。小傑來到阿公經營的老派雜貨店「喜旺來商號」,並結識了同齡的夥伴:被寄養在雜貨店的阿樂、鄰居知識宅姐姐大可,以及活潑調皮的妹妹小可。這群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們在雜貨店中吵吵鬧鬧,成為了另類的家人。

更多資訊 集數, 原始標題 ...
Remove ads

第二季 (2025)

2025年,小公視宣布開拍第二季,導演李權洋升任總導演,並加入新導演林亞佑(第1、4集)、戴薇(第2、5集)、黃丹琪(第3、9集)、林柏瑜(第6、7、8、10集)、吳季恩(第11、12集)共同執導[12],以延續第一季的群像敘事結構並擴大角色關係。據官方資料,第二季將導入新角色並加入更多鄉村節慶元素,探索「共同生活」的延伸主題[3]。製作方亦表示,節目將同步發展教育延伸教材,供國小教師使用於品格教育課程[13]

第二季故事承接第一季,隨著角色年齡增長,面對的成長煩惱亦更複雜。劇情中,從台北搬來的小傑逐漸融入在地生活,與朋友們一同經歷日常互動。[14]

第二季加入由四位新角色組成的「F4」團體,成員包括阿木(王聖豪)、小諾(謝以諾)、CoCo(林宸熙)與Nana(林宸葳)。新角色的登場改變了原有人際互動與節奏,劇情圍繞角色間的競爭與自我認同展開。製作團隊表示,四位主角與「F4」之間的互動象徵角色成長過程中面對的同儕壓力。[15][16]

更多資訊 集數, 原始標題 ...
Remove ads

演員與角色

  • 小傑(謝以樂 飾)——來自都市的男孩。旺伯的孫子。初期來到鄉村生活不適應,凡事有條例、愛乾淨,後逐漸被雜貨店的溫暖氛圍改變。他的角色象徵現代兒童在快速變遷社會中的適應與自我尋找[3]
  • 阿樂(鄒暟澐 飾)——被寄養的孩子,媽媽是八點黨演員,阿樂平常是雜貨店顧店小幫手,同時也是這部戲情感連結的樞紐人物[1]
  • 大可(陳寧樂 飾)——理性且喜歡閱讀小牛頓的女孩。小可的姊姊。她擅長用邏輯分析生活中的問題,是孩子群體中的「智囊」[17]。四肢較不協調,容易跌倒、不擅長運動。
  • 小可(陳馨妃 飾)——大可的妹妹,天真直率,興趣是吃東西。為了吃可以做出很多妥協。[17]
  • 旺伯(朱約信 飾)——雜貨店老闆,小傑的阿公。外表嚴肅、內心柔軟。真心疼愛雜貨店的小朋友們,是超溫暖又僕隆共的阿公[4]
  • 賴姨(方意如 飾)——蕭貪的鄰居阿姨,寄賣醃製品在雜貨店以用來抵消費,三不五時會有貪小便宜的行為[3]
  • 樂媽(曾莞婷 飾)——阿樂的母親,因工作繁忙將孩子託付給旺伯照顧。[2]
Remove ads

評價

第一季在2024台北電影節首映時,即連續八日蟬聯觀眾票選第一名。[18]多數評論認為該劇在兒童劇市場中具開創性,以情境喜劇結構呈現成長議題,兼具娛樂性與教育意涵[3][6]。朱約信的演出被認為「兼具父親的嚴肅與阿公的溫情」,成為劇中靈魂人物[4]

台灣國內教育界與文化評論者亦對本劇予以肯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傳播學者指出,「本劇是近十年來最成熟的兒少情境喜劇之一」,並強調其「空間與群體互動」的敘事設計具教育價值[8]。評論指出,本劇與過去公視兒少節目不同,不以教育說教為主,而採用「兒童視角」進行敘事,讓觀眾更容易與角色產生共鳴。[19]

評論家讚揚第二季在角色發展上更深入,探討成長煩惱與自我認同,同時保留原有的教育價值,如勇氣考驗、面對恐懼與友誼修復等主題,讓兒童觀眾在娛樂中學習。[20][21]然而,一些文化觀察者指出,臺灣兒童劇整體仍面臨改編挑戰,原著往往人文細膩且具深度,但需小心調整以吸引兒少觀眾,避免過度成人化或落入說教框架,這一問題在本土兒童文學改編中尤為突出。[8]

Remove ads

獎項

年度 頒獎典禮 獎項 結果
2025年 第60屆金鐘獎 迷你劇集/電視電影最具潛力新人獎 提名
戲劇類節目創新獎 獲獎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