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仁嘉隆國民型華文小學
仁嘉隆最多华商同学的华文小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仁嘉隆國民型華文小學 (馬來語:Sekolah Jenis Kebangsaan (Cina) Jenjarom,簡稱: 仁小、仁嘉隆華小、仁嘉隆小學、仁嘉隆華校、SJKCJ)是一所坐落在雪蘭莪州瓜拉冷岳縣內的仁嘉隆一所華文小學。
![]() | 此條目可參照馬來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Remove ads
校史[6]
仁嘉隆華小原名為益群學校(馬來語:Sekolah Aik Kuan),創於1924年。1951年,英國政府實施移民政策,本區分布在各角落的居民,全部遷移併集在仁嘉隆新村之內。當時僅有6間教室的益群學校,被迫收容附近另9間華小之近600名學童。為了收容以上9間華小突然移來的逾600名學生,熱心教育的地方領袖逐發動籌建新學校運動,並成立建校委員會。
新學校宿舍於1952年終在現址落成,面積三英畝半。並於1953年5月14日舉行隆重開幕典禮。全校建築費約13萬元,建築物擁有教室16間,教員宿舍20間。新校舍舉行開幕時,由雪州蘇丹皇儲光臨剪彩,政府高官顯要以及各族領袖雲集,非常熱鬧。新校舍正式命名為現今的名稱:仁嘉隆華文學校。
1973年:本校成立家教協會(馬來語:Pejabat Ibu Bapa & Guru SJK (C) Jenjarom),家教協會在改善學校設備,獎勵學生努力求上進, 家長與教師之間的互相溝通,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980年:由於學生增加,董家教三機構乃發動籌款,進行籌建圖書館及教室各一間,以改善並增加設備。事項工程在1981年4月完成。
1982年:新建籃球場球架,燈光記錄台建築工程落成。
1983年:由於原有食堂已破舊不堪,又狹小,不能容納太多學生同時一起購食物 ,董事部乃進行建新食堂一座,新食堂在同年尾建好。
1984年:由於學生再度激增,原有教室又不夠用,於是董事部在同年4月16日,召開 緊急會議,聯合董家教三機構成立增建教室委員會,以籌款建教室4間,建築教室工程於11月開始,井在1985年初落成使用。
1988年:由於學生人數又再增加,教室又再不
1994年初:本校在馮鎮安副教育部長與黃海助縣議員的協助下,獲得第六大馬計 劃下撥款,興建一座三層十二間的教室之其他建築物。
1994年1月21日:成立仁嘉隆華小大禮堂及6間教室籌建委員會。在籌建委會主席顏贊高董事長帶動籌建委會的精誠團結,合作與落力等款之下,加上熱愛華教的熱心人士
1997年11月15日,隆重的顏伯壎夫婦大禮堂開幕典禮及聯歡晚會順利地舉行及圓滿結束。大禮堂雖已落成,但發展仁小的工作並未完成。接下來的第二期建校計劃包括增建行政樓,食堂及教師宿舍。本校三機構同人懇切希望該項計劃繼續獲得大家熱烈支持,以期仁嘉隆華小成為一間設備完善,學習環境良好的學校。本校在第七大馬計劃下,已獲得教育部撥款增建8間教室及1間科學室,將在當年近期已動工,順利完成。
2009年,仁小共有860位男校生和813位女校生。總校生共有1673位校生。此外,仁小也在2009年共有70位老師。
2014年,學校的後院和右側被油棕園和墓地所包圍,這兩個地區只用鐵絲網圍欄和學校隔開,而且經常有爬行類動物出沒課室,影響到學生和教師的安全問題。馬來西亞公益金於是在2014年5月,資助建造6英尺高500英尺長的混凝土圍牆,以代替鐵絲網圍欄,牆上還有壁畫的圖案。[7]至今,混凝土圍牆已經荒廢成多青苔的地方,但牆上還有油漆的痕跡,種植的樹也長高了。
2015年11月2日,耗費逾800萬令吉展開的仁嘉隆華小第三期建校計劃,自2014年9月動工以來,已完成85%的建築工程,惟由於裝修布置經費仍欠了50萬令吉,因此,仁小建委會呼籲認捐者儘快繳還捐款,並呼籲熱心人士慷慨解囊,捐助建築裝修基金,讓該工程順利完成。
為了協助仁嘉隆華小籌募第三期建校基金,仁嘉隆伊斯蘭黨支持者大會堂在陳忠敏帶領下,通過伊斯蘭黨昔江港區州議員阿末尤奴斯向雪州政府申請撥款,並獲得批准。該堂也於昨早在阿末尤奴斯見證下,把1萬令吉款項移交給仁嘉隆華小第三期建校委員會。
時任校長鄭修得也表示,他稱讚村民齊心發展仁小,秉持「再窮也不能窮教育」的精神,熱心捐獻,為仁小建造完善的校舍,並呼 吁熱心人士繼續協助仁小籌款,以便早日完成建校計劃。他也提及,凡是捐獻3萬令吉及以上者,該會將給予特別獎勵。
仁小第三期建校工程,包括建設4層樓大廈綜合大樓、一座可容納1500人的大禮堂、講堂(可容納 400人)、閣樓、食堂、3所多元體育室、現代化國際標準羽球場、器械操運動室、音樂中心、視聽室、輔導室及科學室等,設備現代化。[8]
2019年,仁小共有1765位在校生。
2020年,仁小的3校生患上新冠病毒,董事長立即通報教育部,並停課7天。這一消息被傳出後,許多家長都不願意為孩子帶去學校上課,各個班級上也很少同學去學校上課,最少有1或2位同學。關閉結束後,照常開課。[3][4][5]
2021年,仁小共有1331位在校生。
2021年11月23日,仁小建立了以海底世界的主題閱讀角落,於2021年11月23日早上9時邀請劉永山州議員進行了開幕儀式。校方設立了是為了讓學校的閱讀氛圍能夠再提升,校生也能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遨遊及探索。[9][10]
2022年的上半年,仁小一共有1591位和75位在校生。唯一嚴重缺乏教師,從以前90位跌至81位。2022年11月,仁小添增一位曾來自北京大學的馬來教師。
Remove ads
傳統與文化
仁嘉隆華小的校訓與吉隆坡尊孔獨立中學相同,校訓為:
仁小校訓規則(馬來語:Peraturan Sekolah)共有10項。分別是:
- 勤勉學習,力求向上
- 尊敬師長,服從指示
- 遵守法律,培養德行
- 維護校譽,為校爭光
- 愛護公物,注重衛生
- 愛護同學,不分種族
- 認真負責,遵守信用
- 鍛鍊體魄,爭取榮耀
- 談吐文雅,穿正整潔
- 誠懇待人,服務社會
仁嘉隆華小的原景為:素質教育,成人成才,國家和諧(馬來語:Pendidikan Berkualiti, Insan Terdidik Negara Sejahtera)。
使命為:永續素質教育,激發個人潛質,體現國家宏願(馬來語:Melestarikan Sistem Pendidikan Yang Berkualiti, Untuk Membangunkan Potensi Individu, Bagi Memenuhi Aspirasi Negara)。

仁嘉隆華小校徽由四種顏色來填色,分別是鎘紅色、黃金色、中藍色 (中等波斯藍)和純白色。
由於校方至今暫無解釋校徽與顏色,但乃相信紅色和火把代表勇氣,黃色代表勤勞
仁嘉隆華小校歌固定在每周一的周會升旗儀式奏唱國歌州歌,周會完畢後才讓全校集體唱校歌。同時在重大典禮活動、退休典禮或集會之時亦奏唱校歌。[11]
成就
署名校友及人物
歷任校長
Remove ads
姐妹校
注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