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今川範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今川範忠(日語:今川 範忠いまがわ のりただ Imagawa Noritada,1408年—1461年?7月4日、應永十五年-寬正二年五月廿六日),室町時代中期守護大名駿河今川氏第7代當主。其父為第6代當主今川範政日語今川範政戰國大名今川義元為其曾孫。

快速預覽 今川 範忠, 時代 ...
快速預覽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
Remove ads

生平

範忠於應永十五年(1408年)作為今川範政之次子誕生,因兄長範豐早逝而被立為嫡子(後文詳述)。然而範政晚年寵愛範忠異母弟千代秋丸,意圖廢除範忠之繼承權,改立範賴,此舉也引發了兄弟間的家督繼承之爭。

永享五年(1433年),範政逝世。時值局勢動盪,鎌倉公方足利持氏勢力漸強,幕府第6代將軍足利義教為平衡關東局勢,認為由成年的範忠繼承家督較為妥當,遂裁定由當時身在京都的範忠繼承家督,成為當主。但這一決定卻遭到狩野氏富士氏在內的部分反對派不滿,並在足利持氏的支援下發動叛亂。幸而在義教的強力支持下,幕府旋即派遣三河遠江守護—斯波氏麾下兵馬,協助範忠平定亂事,終使家中安穩[1]

為此,範忠忠誠於幕府,並深得信任。其後奉命監視關東情勢,於永享之亂結城合戰等重大戰役中,皆以幕府方身分參戰,屢建戰功。因其功績卓著,義教特賜殊榮,禁止同族庶流擅用「今川」之姓,唯範忠直系子孫得以繼承,號為「天下第一苗字」,即「此世唯一之家族姓氏」。自此,今川家宗家地位由範忠直系獨享,受到幕府正式保障。據傳,分家之遠江今川氏成員今川範將日語今川範将遂改姓堀越,以避宗家之尊號(有異說)。

康正元年(1455年),第8代將軍足利義政命範忠征討鎌倉公方足利成氏(持氏之子)。奉命之際,後花園天皇更賜予御錦旗日語錦の御旗,以示皇室與幕府對其軍事行動之全力支持。範忠受旗後即刻自京都返回領國,隨即出兵。

當時,上杉氏出征在外,鎌倉空虛。範忠乘機進軍,迅速攻陷鎌倉。成氏敗走,逃往古河,並自稱為「古河公方」,此即日後享德之亂之開端。

寬正元年(1460年)正月,範忠自征途返國,歸於駿河。翌年(1461年)三月二十日,將家督之位正式讓與嫡子義忠。不久,範忠辭世,終年不詳(卒年有異説)。

Remove ads

『滿濟準後日記』永享五年三月十五日條「娚子彥五郎」一詞

在『滿濟準後日記』中,有關今川範忠(即「彥五郎」)的記述出現於數個條目之中。其中,永享四年(1434年)六月二十九日條明確記載為:「駿河守護今河範政嫡子彥五郎遁世」[2]:35,意即「駿河守護今川範政的嫡子—彥五郎—出家遁世」。

然而到了翌年永享五年(1435年)三月十五日條,記述則改為:「今河総州駿河守護娚子彥五郎」,其中的「娚子」一詞引起了後世學者的廣泛關注與解釋爭議[2]:42

傳統上,學界普遍認為此處的「娚子」應為「嫡子」的誤記,屬於書寫上的誤寫或誤讀。然而,歷史學者大石泰史進行了更為細緻的文獻考察,其查閱了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藏照片帳中該日條的真跡,確認「娚子」二字係以近似楷書的崩字所書寫,非簡筆或筆誤所致。大石進一步引用文明本《節用集》中的記載:「姪 メイ 娚 ヲイ」,指出「娚」字在中世文獻中亦用以表示甥(即兄弟之子)。其也指出,即使至江戶時代末期,仍有以「娚」表示甥的用例,顯示此種表記具有一定的歷史慣例與語用基礎[2]:42-44

更重要的是,大石進一步對照『滿濟準後日記』永享五年(1435年)四月十四日條的記載,該日條中出現了範政之二男「彌五郎」,以及其「舎弟」千代秋丸(即小鹿範賴),而其中並未提及範忠作為子息登場[2]:42-44

基於以上幾點,大石泰史認為,『滿濟準後日記』永享五年三月十五日條中「娚子」的使用,並非誤記或書寫錯誤,而是有意識地指稱範忠為今川範政的甥(兄弟之子),而非親子關係中的實子[2]:42-44

大石泰史認為,從系譜上來看,範忠極有可能是今川範政之弟—泰國(宮內少輔)之子的可能性較高;但其同時也指出,範忠亦有可能是範政未被記載之兄弟姊妹的子嗣,這種可能性亦不可排除[2]:44

在分析範忠被擁立為家督的背景時,大石提出以下推論:長子今川範豐(五郎)死去時,範政次子彌五郎(後來的今川範勝)與幼子千代秋丸(後來的小鹿範賴)尚年幼,甚至可能尚未出生,因此範政不得不尋找一位可立即繼承家督之養子,此時擁有足夠年齡與能力的範忠成為最佳人選[2]:44-45

然而,範政之正室出身於與今川家屢次締結婚姻關係的上杉氏,當千代秋丸出生之後,其身上既有今川家直系血統,又繼承了具關東影響力的上杉血脈,這使得範政改變了原先的繼承安排,企圖讓千代秋丸取代範忠成為繼承人[2]:49-52

為達此目的,範政強行令範忠出家遁世,意圖廢除其繼承權。然而,這一做法引發了家中重臣的不滿與反彈,因為範忠早已被幕府(尤其是足利義教)正式認可為今川家後繼者。此舉不僅動搖了家中權力結構,也使得幕府對今川家與鎌倉府(足利持氏)之間可能的接近產生警戒[2]:49-52

幕府最終未同意範政廢嫡範忠之舉,並維持原來的繼承認可。結果,今川家內部形成兩派對立:一方是範政與千代秋丸母子及其支持勢力,另一方則是範忠與其擁護者。這場家督之爭,成為今川家於永享年間內部動亂的主要導火線[2]:49-52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 水野茂「德願寺山城」『今川氏の城郭と合戰』戎光祥出版〈圖説日本の城郭シリーズ11〉、2019年。
  • 大石泰史 著「今川範忠に関する基礎的考察」、戰國史研究會 編『論集 戰國大名今川氏』岩田書院、2020年。ISBN 978-4866020983

相關條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