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任何一種能夠作為科學出現的未來形上學導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任何一種能夠作為科學出現的未來形而上學導論
Remove ads

任何一種能夠作為科學出現的未來形上學導論[1](德語:Prolegomena zu einer jeden künftigen Metaphysik, die als Wissenschaft wird auftreten können)是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的一本短篇著作。該書於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出版後兩年首次出版於1783年。

快速預覽 任何一種能夠作為科學出現的未來形上學導論, 原名 ...

《形上學導論》一書可以看作是《純粹理性批判》的縮寫本,書中包含了對《純粹理性批判》的總覽與完善。康德稱他在此書中所用的方法為「分析」方法,與之相對的是《純粹理性批判》審查人類心智的官能及其所遵循的原則時使用的「綜合」方法。[註 1]

由於對其前書《純粹理性批判》所受到的負面評價感到不滿,康德在《形上學導論》一書中加入了對其前書的辯護,他在此書中特別強調了論證形上學是否能作為科學存在的重要性。同時本書的附錄中還詳盡地包括了康德對其《純粹理性批判》受到批評的反駁。

Remove ads

內容摘要

導言

康德宣稱《形上學導論》一書的目的是為學生和老師提供一種研究形上學科學方法的啟發性思路。不像其他科學,形上學還沒有實現普遍的和永恆的知識。它沒有一個將真理從謬誤中區分出來的標準。康德因此提出問題:「形上學是可能的嗎?」

休謨曾研究過因果律的起源的問題。因果律的概念是獨立於經驗的,還是從經驗中認識到的?康德認為休謨錯誤地嘗試從經驗中去得到因果律的概念。但是如果因果律不是從經驗中得出的,那麼它就得訴諸於形而上的對象,如「全能的神」或「不朽的靈魂」。康德宣稱他已經通過邏輯推理得出了「因果律和其他純粹的概念是來自於人的理性本身,而不是通過經驗外部世界而得來的。」

與通過「綜合的」方法來論證的《純粹理性批判》不同,康德在《形上學導論中》採用「分析」來論證。他把形上學看作一種由三個部分組成的科學。他依次討論了純粹數學、純粹自然科學和形上學分別是如何可能的。他的結論使他得以確定純粹理性的界限,並回答「形上學作為一種科學是如何可能的?」這個問題。

Remove ads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