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萬·凱洛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伊萬·安德烈耶維奇·凱洛夫(俄語:Иван Андреевич Каиров,1893年12月26日—1978年10月29日),蘇聯教育家。社會主義勞動英雄。
生平
1917年畢業於莫斯科大學物理-數學系自然科學專業,同年加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 (布爾什維克)。1923年至1924年,任莫斯科州國民教育部農業教育處處長。1925年至1929年,任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教育人民委員會職業教育總局局長。1929年晉升教授。1935年獲教育學全博士學位[1]。
1934年至1937年,任莫斯科農業學院教育學系主任。1937年至1948年,歷任莫斯科大學和莫斯科列寧師範學院教育學教研室主任。1942年至1950年,擔任《蘇聯教育學》雜誌主編。1944年當選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教育科學院院士,1944年至1946年任副院長,1946年至1967年任院長(1966年8月改為蘇聯教育科學院)。1949年至1956年,任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教育部部長。1967年至1971年,任蘇聯教育科學院主席團成員。1978年10月29日逝世,葬於新聖女公墓[2]。
1963年,獲授社會主義勞動英雄榮譽稱號。他是蘇共中央候補委員(1952年-1956年,1961年-1966年),第三至第六屆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
Remove ads
影響
凱洛夫在總結十月革命後至1930年代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了課堂教學的一整套模式和規範[3]。這套理論被編入《教育學》,供高等師範院校和大學使用,分別有1939年、1948年和1956年三個版本(其中1939年版未譯成中文)。該書是第一本以馬列主義觀點闡述教育學理論的著作,對當時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的教育事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4]。
凱洛夫教育學在1950年代的中國大陸占據著主導地位,1960年代中期至文化大革命期間,它被當作資本主義和修正主義教育學而大受批判。改革開放後重新獲得教育界的正面評價[5]。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