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莉莎白·布雷克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Remove ads

伊莉莎白·海倫·布雷克本FRS(英語:Elizabeth Helen Blackburn,1948年11月26日),分子生物學家,生於澳大利亞、現居美國,擁有澳、美兩國國籍[1],現任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教授。她是端粒端粒酶研究領域的先驅,並因在該領域的貢獻而與格雷德紹斯塔克一起獲得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

快速預覽 伊莉莎白·布雷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 出生 ...
Remove ads

學習經歷

布雷克本出生於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首府霍巴特,父親哈羅德和母親馬西婭均為醫學從業人員。布雷克本7歲到9歲間在朗塞斯頓上學。後來,由於家庭搬遷到墨爾本,她便在那裡完成了中學教育。中學畢業後,她獲得獎學金進入墨爾本大學學習,於1970年和1972年先後取得生物化學的學士碩士學位;1975年獲英國劍橋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1975年至1977年,她在美國耶魯大學從事分子與細胞生物學領域的博士後研究。1978年上半年,在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繼續從事博士後研究。[1][3]

工作經歷

1978年7月,布雷克本進入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分子生物學系,擔任助理教授,1983年升任副教授,1986年起擔任教授。1990年,她轉投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微生物學免疫學系,並於1993年至1999年間任該系主任。目前,她是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系的「莫里斯·赫茨斯坦生物學與生理學教授」(Morris Herzstein Professor of Biology and Physiology),同時也在索爾克研究所兼任客座研究員。[1][3]

在研究中,布雷克本與傑克·紹斯塔克發現,端粒中一段獨特的DNA序列保護染色體免於退化;而布雷克本又與她指導的博士生卡蘿·格萊德鑑別出了參與端粒DNA複製的一種逆轉錄酶——端粒酶。他們發現,端粒變短則細胞衰老,而端粒酶的活性能夠維持端粒的長度。這些研究成果對癌症及其他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影響。[4]

2002年至2004年間,布雷克本曾擔任美國總統生物倫理委員會(The President's Council on Bioethics)委員。[5]有觀點認為造成她離職的原因是她公開批評布什政府對幹細胞研究的限制政策。約有170名研究人員在一封給布什總統的公開信上簽名,聲援布雷克本。[6][7]

Remove ads

榮譽與獎勵

Thumb
伊莉莎白·布雷克本(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2009年度)在斯德哥爾摩,於2016年6月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