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小學分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小學分校
Remove ads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小學分校(英語:Q.E.S. Old Students' Association Branch Primary School),簡稱「伊小分校」、「伊分」或「QESOSABPS/QBPS」,是香港的一間津貼小學,位於天水圍天盛苑內,由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教育推廣機構於1992年所創辦,屬於第72校網。此校原為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小學下午校,於1999年從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小學分拆並轉為全日制

快速預覽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小學分校 Queen Elizabeth School Old Students' Association Branch Primary School, 地址 ...
Remove ads

學校歷史

此校前身為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小學的下午校,於1992年在天耀邨創立。

至1998年,原校獲教育署邀請,由原來的半日制學校,分拆為兩所全日制小學,兩校沿用故有社制、校訓。當中,上午校仍在原址辦學,而下午校遷至一條馬路之隔的天盛苑校舍,成為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小學分校,並於1999年啟用[1][2]

而自2011-2012學年起,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開辦的所有學校(包括此校),均結為「一條龍學校」,小六學生可循內部抽籤程序,選擇入讀同系的兩間中學,而不必參與統一派位[3][4]

校舍

此校為一所採用1998年版設計的靈活式校舍,樓高6層(不連地下),連同鄰近另外兩所校舍[註 2]新福港承建[5],設有30間課室連各種特別室[1][6],於1999年8月交付。

值得一提的是,此校與另外三間中、小學[註 3],均為香港主權移交後,首批交付立法會審議的新建校計劃之一,於1997年11月審議[7],隨後動工。

校舍圖集

社別

學校共分四社,承傳自伊利沙伯中學與舊生會系列學校的統一校訓,各社為修社(黃色)、己社(紅色)、善社(啡色)、群社(藍色)。每位新生入學時,均會被分配至其中一社。在陸運會等活動場合,會以以上四社來作區分及互相競爭。

課程及測考

課程:中文、英文、數學、綜合人文、科學與科技、音樂、視覺藝術、體育、普通話

測考:每一個學年共舉行考試和測驗各2次。

學生團隊及活動

活動

  • 好學生及傑出好學生選舉[8]
  • 延展課(上課時間內的自選興趣活動)[9]
  • 課餘興趣班(爵士舞、體操、花式跳繩、小型網球、籃球、跆拳道、中國武術、足球、劍橋英語、書法、輕黏土、水墨畫、小提琴、大提琴、單簧管、長笛、單車)[10]
  • 午膳小息活動[11]
  • 校隊(足球、籃球、田徑、游泳、花式跳繩、舞蹈、合唱團、弦樂團)

學生團隊

  • 校園電視台:「QbsTV」
  • 體育大使
  • 校車服務隊
  • 圖書館管理員
  • 課室閱讀推廣大使
  • 公益少年團
  • 領袖生
  • 中華文化大使
  • 圖書館管理員
  • 英文大使
  • 童軍
  • 校歌服務隊
  • 愛心小天使

歷任校長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小學下午校

  • 楊煥岐先生(1992年-1997年,下午校創校校長,後轉任正校上午校校長)
  • 徐蔚玲女士(1997年-1999年,第二任,分拆後繼續出任校長)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小學分校

  • 徐蔚玲女士(1999年-2008年,全日制首任校長)
  • 黎永添先生(2008年-2010年,全日制第二任校長)
  • 梁潤蓮女士[12](2010年-2022年,全日制第三任校長)
  • 胡國威先生(2022年起,全日制第四任校長)

軼事

  • 在此校分拆校舍進行分配時,同區受元朗邨拆卸影響、且同為半日制的元朗商會第二學校亦有份競投。由於無法投得校舍,該校已於2000年停辦[13]

參見

註解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