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比利棘龍屬

棘龙科的一属爬行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比利亞棘龍屬
Remove ads

伊比利棘龍屬屬名Iberospinus,意為「伊比利的棘」)是棘龍科獸腳類恐龍的一個,化石出土於葡萄牙帕波瑟科層英語Papo Seco Formation(Papo Seco Formation),年代為早白堊世巴列姆階模式種兼唯一種納氏伊比利棘龍Iberospinus natarioi)於2022年發表,標本包含數個來自同一個體的零散骨骼。伊比利棘龍是繼重爪龍巴利沃納獵龍卡馬利亞斯龍之後伊比利半島發現的第四種棘龍類。其發現的重要意義在於,為棘龍科的地理分佈起源提供了新線索,並且暗示在演化支的早期階段,就已經至少適應了半水棲生活的證據。[1]

快速預覽 科學分類, 模式種 ...
Remove ads

發現與命名

Thumb
伊比利棘龍的3D復原圖,加上發現的骨骼部位示意及肌肉復原

首批化石材料發現於1999年,2004至2008年期間進行進一步考察。標本曾於2011年歸入重爪龍[2]但後來於2019年意識到是個獨特的新物種。[3]2020年6月的一次考察中發現更多材料。2022年,奧塔維奧·馬帝尤斯英語Octávio Mateus(Octávio Mateus)和達瑞歐·艾斯察韋斯-羅培茲英語Darío Estravis-López(Darío Estravis-López)將其描述為新屬新種納氏伊比利棘龍Iberospinus natarioi)。[1]

目前已知部位包含:齒骨碎片、牙齒、一個不完整的右肩胛骨、部分背椎和尾椎、肋骨碎片、部分恥骨、兩個不完整的跟骨英語Calcaneus、一個趾骨和爪子。全部來自同一個體。是目前全世界已知最完整的棘龍科化石之一。[1]

屬名Iberospinus分別取自ibero(伊比利半島的)和拉丁語spinus(意為「棘」,指棘龍科細長的神經棘)。種名natarioinɑtʰɑːɽiːoʊiː)紀念正模標本發現者卡洛斯·納塔利歐英語Carlos Natário(Carlos Natário)。[1]

Remove ads

描述

鑑定特徵

自衍徵如下:齒骨的梅氏槽英語Meckelian groove有單一孔洞、其腹緣筆直,而非像其他棘龍科呈弧度彎曲;中部尾椎側凹處有椎板;肩胛骨前緣筆直,缺乏佔據整個腹面的突出肩峰突英語Acromion或喙突;恥骨整條長軸的恥領(pubic apron)都很厚;恥骨近端外側存在丘狀隆起。[1]

解剖學

Thumb
正模標本齒骨的CT掃描,顯示出牙齒(藍色)、替換齒英語Polyphyodont(綠色和粉色)和神經血管系統(黃色)

伊比利棘龍下頜的齒骨擁有複雜的神經血管系統,將牙齒和外孔(external foramina)連接起來,吻部在水下時可能用作運動的壓力傳感器。齒骨除了使用中的牙齒,亦保存了一系列替換齒。其他身體結構(尤其在尾椎和趾骨)顯示其可能適應半水棲的生活方式,如此特化的特徵在某些關聯的棘龍科尚未發現。[1]

分類

伊比利棘龍被分類在棘龍科,位於重爪龍亞科和棘龍亞科之外。但馬帝尤斯和艾斯察韋斯-羅培茲(2022年)提到化石材料顯示出某些重爪龍亞科的特徵,推測彼此關係更為親近。調整後的支序圖如下所示:[1]

棘龍科 Spinosauridae
伊比利棘龍 Iberospinus
Thumb
重爪龍亞科 Baryonychinae
似鱷龍 Suchomimus
Thumb
重爪龍 Baryonyx
Thumb
棘龍亞科 Spinosaurinae
棘龍 Spinosaurus
Thumb
魚獵龍 Ichthyovenator
Thumb
激龍 Irritator
Thumb

參考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