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波拉浩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波拉浩劫
Remove ads

伊波拉浩劫》(英語:The Hot Zone)是由理察·普雷斯頓撰寫的1994年非虛構書籍,內容是關於病毒性出血熱的緣起和相關事件,並以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的案例為主[1]。在本書出版之前,普雷斯頓在1992年10月26日於《紐約客》雜誌上發表文章〈熱區危機〉(Crisis in the Hot Zone)[2],與本書部分內容有重疊。

快速預覽 伊波拉浩劫, 原名 ...
Remove ads

內容簡介

評價

中譯本

更多資訊 書名, 出版社 ...

影視改編

電影

普雷斯頓在《紐約客》發表的文章〈熱區危機〉引起好萊塢關注,許多片商希望將之改編成電影。1993年1月,二十世紀福斯製片人琳達·奧布斯特英語Lynda Obst成功買下該文章的電影改編權英語Film rights[3],合約金額是40萬美元(電影開拍之前僅預付10萬美元)[3][4]。競標失敗的其他製片人之一阿諾德·科派爾森英語Arnold Kopelson(與華納兄弟合作)則另行籌備同題材的電影,也就是1995年上映的《危機總動員》。

導演麥可·曼恩雷利·史考特有意執導改編電影[3]。1994年2月,史考特確定擔任《熱區危機》的導演,該片與《危機總動員》形成兩家片商之間的競爭[5]。1994年5月,報導稱勞勃·瑞福茱蒂·佛斯特將擔任主演[6]詹姆士·V·哈特英語James V. Hart負責執筆劇本[7]。該片的預算為4000萬美元[8],並已訂好開拍的時間。

1994年8月,《熱區危機》宣告取消[7]。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史考特、瑞福與佛斯特三位主要成員存在劇本方面的意見分歧,佛斯特在1994年7月退出,而在失去女主角的同時,競爭對手《危機總動員》已經開拍[7]。女主角的替補人選包含羅蘋·萊特荷莉·杭特莎朗·史東瑪麗莎·托梅潔美·李·寇蒂斯蘇珊·莎蘭登,8月12日時一度決定是梅莉·史翠普,但史翠普選擇接演《麥迪遜之橋》而導致計畫失敗[7]。瑞福在幾天後退出,史考特的製片公司於1994年8月18日聲明該片已取消,已挹注的850萬美元付諸流水[7]。一些相關人員將這起失敗歸咎於人事問題,以及《熱區危機》與《危機總動員》雙方為了競爭而操之過急[7]

Remove ads

電視劇

參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