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泰普水電站
巴西-巴拉圭水电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伊泰普水電站位於巴西與巴拉圭交界的巴拉那河上,在友誼橋(巴西-巴拉圭)以北15 km(9.3 mi)。工程的範圍是從巴西的伊瓜蘇到巴拉圭的東方市,南邊到瓜伊拉與北邊到薩爾托德爾瓜。該電站的發電裝機容量為14 GW,20台發電機組為每個700 MW與液壓設計水頭是118公尺(387英尺)。在2013年,該發電廠發電產生創紀錄的98.6 TWh,供應了巴拉圭的電力消耗的75%和巴西的電力消耗的17%[3]。
Remove ads
基本數據
- 大壩長度:7744米
- 大壩高度:196米
- 水庫蓄水深度:250米
- 水庫蓄水面積:1350平方公里
- 水庫總蓄水量:290億立方米
- 水庫產魚量:40萬噸每年
- 洩洪道洩洪能力:4.6萬立方米每秒
- 發電機組數量:18台
- 總裝機容量:1260萬千瓦
- 每台發電機組引水管道:直徑10.5米,長142米,流量645立方米每秒
歷史
伊泰普發電站背後的概念是於1960年代期間,兩國之間的認真談判的結果。
1970年,IECO公司(來自美國)[4],和ELC Electroconsult S.p.A.公司(來自義大利)組成的聯盟贏得了國際競爭,為實現可行性研究和建設工程的闡述。設計研究開始於1971年2月。 1973年4月26日,巴西和巴拉圭簽署了為兩國的水電開發巴拉那河的法律文書伊泰普條約。1975年10月動土興建。
1984年5月第一台機組投入運轉,1991年5月竣工,最後一台機組發電。
- 耗資:183億美元
- 開挖土石方:6385萬立方米
- 澆注混凝土:1257萬立方米
在20個發電機組中的最後兩個於2006年9月和2007年3月開始正式運營,從而裝機容量提高到了14 GW和完成了發電廠的建設。這種增加的容量將允許在所有的時間裡有18個機組保持運行,而另外兩個留下來檢修。
2009年11月10日,從發電廠的傳輸完全被打斷,可能是因為風暴損壞多達三個高壓輸電線路[5]。伊泰普本身沒有受到破壞。這導致在巴西和巴拉圭的大面積停電,巴拉圭整個國家停電為15分鐘,而里約熱內盧和聖保羅陷入黑暗超過2小時[6]。據報道,5000萬人受到停電影響。
Remove ads
社會和環境的影響
當大壩建設開始,在巴拉那河旁邊生活的約有10,000個家庭因為施工而流離失所[12][13]。
全球最大體積的瀑布瓜伊拉瀑布被新形成的伊泰普水庫淹沒。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