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特拉賽普勒斯語
語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伊特拉賽普勒斯語是一種前印歐語,在鐵器時代分布在賽普勒斯。名稱意為「真」或「原賽普勒斯語」,與伊特拉斯坎語平行,兩個術語都用於概括這些地區的前希臘語。[3]伊特拉賽普勒斯語的文字分化自線形文字A,經由線形文字C的賽普勒斯-米諾安變體,稱作賽普勒斯音節文字。自約公元前10世紀起,伊特拉賽普勒斯語就開始受到南亞該亞希臘語的壓力,最終在約公元前4世紀滅絕。
除雙語碑文中的一小部分詞外,人們對伊特拉賽普勒斯語仍然知之甚少。句法上可能是屈折語或黏著語。部分轉寫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學者們所處理的語言或語言群,但並不具有一致性。一些語言學家認為伊特拉賽普勒斯語與伊特拉斯坎語和利姆尼亞語有關,另外一些人則推測它和西北閃米特語支有關。那些兩種理論都不支持的一般會假設一種未知的前希臘語。目前已知的文本量還太少,尚不足以形成定論。
伊特拉賽普勒斯語可能來自賽普勒斯-米諾安語,畢竟它在青銅時代就分布在賽普勒斯了。兩種語言有共同的屬格後綴-o-ti。[4]
Remove ads
語料
以賽普勒斯音節文字(VI-III BC)書寫的數百塊銘文不能被譯成希臘語。雖然這不能證明碑上的就一定不是希臘語,還是至少有兩個地方的材料發現了多處明顯不是希臘語的碑文:
- 阿馬蘇斯(包括一份伊特拉賽普勒斯-希臘語雙語文本)
- 格爾基古城(Golgoi)幾份短銘文(現在的阿西埃努村:馬庫斯·艾傑特梅耶認為他們的語言可能和阿馬蘇斯其他地方不同[5])。
有人認為賽普勒斯-米諾安語轉寫和伊特拉賽普勒斯語一樣(或是其祖先),因為文字尚未完全破譯,此說存疑。
阿瑪蘇斯雙語碑文
最著名的伊特拉賽普勒斯語銘刻是在1913年於阿瑪蘇斯的衛城發現的刻在黑色大理石板上的雙語文本,銘刻時間約在公元前600年,以阿提卡希臘語和伊特拉賽普勒斯語各寫一份。以賽普勒斯字母寫的伊特拉賽普勒斯語文本從右至左;希臘文則以全部大寫的希臘字母從左至右。
- 伊特拉賽普勒斯語:
- 1: a-na-ma-to-ri-u-mi-e-s[a]-i-mu-ku-la-i-la-sa-na-a-ri-si-to-no-se-a-ra-to-wa-na-ka-so-ko-o-se
- 2: ke-ra-ke-re-tu-lo-se-ta-ka-na-[?-?]-so-ti-a-lo-ka-i-li-po-ti[6]
- 可能的發音:
- 1: Anmatoriumi esai muklai lasna Aristonse Artowanaks koose
- 2: Kera kertulose takna[??]osti aloka ilipoti.
- [來源請求]
- 希臘文:
- 3: Η ПΟΛΙΣ Η АΜАΘΟΥΣΙΩΝ ΑΡΙΣΤΩΝΑ
- 4: ΑΡΙΣΤΩΝΑΚΤΟΣ ΕΥΠΑΤΡΙΔΗΝ
- 轉寫為現代文字:
- 3: Ἡ πόλις ἡ Ἀμαθουσίων Ἀριστῶνα
- 4: 'Ἀριστώνακτος, εὐπατρίδην.
塞勒斯·戈登(Cyrus H. Gordon)將這份文本譯作:
- 阿馬薩斯人之城(尊敬的)阿里斯托克斯(Aristonax)的貴族阿里斯頓(Ariston)(兒子)。[7]:120
戈登轉寫總體上是基於希臘文銘文。「貴族阿里斯頓」是賓格,說明存在一個及物動詞。戈登解釋說「在這種獻辭銘文中...動詞被省略。」
銘文很重要,因為記錄未知語言的音素時總對應當時希臘語的音素。戈登說:「這塊雙語碑文表明伊特拉賽普勒斯語文本中的符號與賽普勒斯希臘語文本中的符號有同樣的音值...」[7]
Remove ads
另見
參考
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