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犁鼠兔
哺乳动物物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伊犁鼠兔(學名:Ochotona iliensis)僅存於中國新疆,是高原生態系統中的一個特殊的物種。
Remove ads
棲息地與分布
伊犁鼠兔主要棲息在海拔2800米至4100米之間的天山裸岩區,在南北天山有兩片獨立的分布區,分布區內被分割在天山的各個山頭,呈島狀分布[2]。
生活習性
在有草甸、高寒墊狀植被分布的的陡峭岩壁上生活,主要食物是岩縫中生長的高山植物[2]。
雖然大多數鼠兔是晝行性,但是野外調查表明伊犁鼠兔在夜間活動較多,僅冬季在白天活動。
伊犁鼠兔多是單獨活動,不鳴叫,但有貯草習性。由於種群密度低,缺少種群內與種群間的聯繫,使它的一些習性有別於其它鼠兔[2]。
伊犁鼠兔不冬眠,冬季盡在洞穴周圍少量活動[3]。
外形特徵
伊犁鼠兔成體20厘米左右,耳朵在鼠兔中是最大的,後足也是鼠兔中最長的[4]。全身覆毛棕黃或棕褐色,絨毛較多,額部和頭頂毛繡棕色,毛基部灰黑色,腳墊黑色[4]。
繁殖生物學
由於被捕捉到的個體很少,有關伊犁鼠兔的人工飼養研究很少[5]。對於標本的生殖腺體組織學標本研究顯示,伊犁鼠兔可能是一年2胎。由於自然狀況伊犁鼠兔分布呈島狀,近親交配導致物種基因比較純正,基因的流動性差[2]。
發現過程
1983年7月,當時就職於新疆伊犁地區衛生防疫站鼠疫防治科的李維東,在尼勒克縣境內作業外考察時,發現一個耳朵比老鼠長、比兔子短的小動物,並採集到標本[6]。當時李維東查閱了文獻沒有發現相關記載,後來托人將標本帶給中科院動物所的研究院馬勇。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在1986年的《動物學報》發表了這一新物種,並定名為伊犁鼠兔[4]。
瀕危因素
李維東在2002年的調查中對伊犁鼠兔的生存狀況進行評估,此次調查發現伊犁鼠兔在包括模式標本產地在內的多處棲息地中消失或減少。1992年至2002年的十年間,伊犁鼠兔的棲息地減少了57.14%,推測數量1300隻,成熟個體少於930隻,總體上這十年伊犁鼠兔的種群數量減少了55%[7][8]。因其數量減少、種群持續衰退、棲息地嚴重分割,2002年被IUCN歸為瀕危(EN)物種,2005年收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
造成伊犁鼠兔的瀕危因素主要有[7]: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