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莎貝拉·比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伊莎貝拉·瑪麗·比頓(Isabella Mary Beeton,1836年3月14日-1865年2月6日),人稱比頓夫人(Mrs Beeton),是一位英國記者、編輯和作家。生於倫敦,丈夫是出版商兼雜誌編輯塞繆爾·奧查特·比頓(Samuel Orchart Beeton) 。[1]

1857年,婚後不到一年,比頓開始在丈夫的雜誌《英國婦女家庭雜誌》上撰稿。她翻譯法國小說並寫了一些與烹飪有關的文章。1865年2月,她因產褥熱去世,享年28歲。她生了四個孩子,其中兩個夭折,並有過幾次流產。她的兩位傳記作者南希·斯佩恩 (Nancy Spain)和凱薩琳·休斯 (Kathryn Hughes) 提出了這樣的理論:塞繆爾在婚前與一名妓女發生關係時不知不覺地感染了梅毒,並在不知不覺中將這種疾病傳染給了他的妻子。
比頓去世後, 《家政書》經過多次編輯、修訂和擴充,截至 2016 年仍在印刷。美食作家表示,該書的後續版本與原版相差甚遠,質量也遠低於原版。一些烹飪作家,包括伊莉莎白·戴維和克拉麗莎·迪克森·賴特,都批評了比頓的作品,特別是她使用別人的食譜。另一些人,如美食作家比·威爾遜,則認為這種非難被誇大了,應該認為比頓和她的作品是非凡的、令人欽佩的。她的名字已經與維多利亞時代烹飪和家庭管理的知識和權威聯繫在一起,牛津英語詞典指出,到 1891 年,「比頓夫人」一詞已經成為家庭權威的通用名稱。她也被認為對維多利亞時代中產階級身份的建立或塑造產生了強大的影響。
Remove ads
傳


伊莎貝拉·梅森於 1836 年 3 月 14 日出生於倫敦馬里波恩。她是亞麻布商人班傑明·梅森 (Benjamin Mayson)和他的妻子伊莉莎白 (Elizabeth,娘家姓傑羅姆) 的三個女兒中的長女。伊莎貝拉出生後不久,全家搬到了齊普賽德的牛奶街 (Milk Street ),班傑明也從那裡開始經商。[1]伊莎貝拉四歲時,班傑明去世,伊莉莎白懷孕了,無法獨自撫養孩子,同時還要維持班傑明的生意,於是把兩個大女兒送到親戚家生活。伊莎貝拉去和剛喪偶的祖父一起住在坎伯蘭郡的大奧爾頓,不過在接下來的兩年裡她就回到了母親身邊。[1]
班傑明去世三年後,伊莉莎白嫁給了鰥夫亨利·多林,育有四個子女。亨利是埃普索姆賽馬場的職員,並被授予賽馬場內的住所。全家,包括伊莉莎白的母親,搬到了薩里郡。[2]在接下來的二十年裡,亨利和伊莉莎白又生了十三個孩子。伊莎貝拉在兄弟姐妹的成長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稱他們為「一群活著的孩子」。[3][4]這段經歷讓她在如何管理家庭和家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見解和經驗。[5]
在伊斯靈頓的一所寄宿學校接受了短暫的教育後,伊莎貝拉於 1851 年被送往德國海德堡上學,她的繼妹簡·多林也陪同她前往。伊莎貝拉精通鋼琴,法語和德語也十分出色;她還獲得了製作糕點的知識和經驗。 [1][2]1854 年夏天,她回到了埃普索姆,並向當地一位麵包師學習了進一步的糕點製作。[4][1]
Remove ads

1854年左右,伊莎貝拉·梅森開始與塞繆爾·奧查特·比頓交往。塞繆爾一家與梅森一家同時住在牛奶街(米爾克街),塞繆爾的父親仍在那裡經營海豚酒館(Dolphin Tavern),塞繆爾的姐妹們也和伊莎貝拉就讀於同一所海德堡學校。[1][6]塞繆爾是哈里特·比徹·斯托1852年出版的《湯姆叔叔的小屋》的第一位英國出版商,他還出版了兩本具有創新性和開拓性的期刊: 1852 年的《英國婦女家庭雜誌》和1855 年的《男孩自己的雜誌》。[4] [1]1855 年,兩人開始大量通信,伊莎貝拉在信中署名「胖子」,並於 1855 年 6 月宣布訂婚。[6]次年 7 月,他們在埃普索姆的聖馬丁教堂舉行了婚禮,並在《泰晤士報》上宣布了婚禮。[7]塞繆爾是「一位謹慎但堅定地信奉女性平等的人」 ,[8]無論在私人生活還是職業生活中,他們都是平等的夥伴關係。[4]這對夫婦前往巴黎度過了為期三周的蜜月,之後塞繆爾的母親也隨他們一起去了海德堡。他們於8月返回英國,並搬進了位於平納的一棟大型意式別墅——錢多斯別墅2號(2 Chandos Villas) 。[2][9]
蜜月旅行回來後不到一個月,比頓就懷孕了。[1]在孩子出生前幾周,塞繆爾說服妻子為《英國婦女家庭雜誌》撰稿。美食作家瑪麗·艾利特和奧利夫·奧迪什認為,這本雜誌「旨在讓女性安於家庭生活,而不是讓她們對外面的世界產生興趣」。[10]這本雜誌價格適中,目標讀者是年輕的中產階級女性,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到 1856 年每月銷售量達到 5 萬期。[11]比頓開始翻譯法國小說,以短篇小說或連載形式出版。[12]此後不久,她開始撰寫烹飪專欄——該專欄在前任記者離開後的六個月里一直處於停滯狀態——以及家庭文章。[2][9]比頓的兒子塞繆爾·奧查特出生於 1857 年 5 月底,但於同年 8 月底去世。死亡證明上,死因是腹瀉和霍亂,但休斯推測,老塞繆爾在婚前與一名妓女發生關係時不知不覺地感染了梅毒,並且無意中將這種疾病傳染給了他的妻子,進而傳染給了他的兒子。[1]

在承受喪子之痛的同時,比頓繼續在《英國婦女家庭雜誌》工作。雖然她並非一名正式廚師,但她和塞繆爾從其他來源獲取食譜。讀者們請求提供自己的食譜,結果收到了超過2000份,這些食譜均由比頓夫婦挑選和編輯。已出版的作品也被抄襲,但大部分都未註明來源。這些書籍包括伊麗莎·阿克頓的《私人家庭現代烹飪》[13]伊莉莎白·拉法爾德的《經驗豐富的英國管家》、瑪麗·安托萬·卡雷姆的《巴黎皇家糕點師》[14]、路易·尤斯塔什·烏德的《法國廚師》、阿萊克西斯·索耶的《現代家庭主婦或家政師》和《全能廚師》 、漢娜·格拉斯的《簡單易懂的烹飪藝術》、瑪麗亞·倫德爾的《家庭烹飪新體系》 、以及夏爾·埃爾梅·弗蘭卡特利的作品。[1][15][16]蘇珊娜·戴利(Suzanne Daly)和羅斯·G·福爾曼(Ross G. Forman)在考察維多利亞時代烹飪文化時認為,抄襲使得烹飪食譜成為「維多利亞中期和中產階級社會的重要指標」,因為文本出自讀者之手,確保了它反映了當時實際烹飪和食用的情況。[17]在複製他人食譜時,比頓遵循了她家的朋友亨麗埃塔·英格利什(Henrietta English)的建議。英格利什寫道:「烹飪是一門科學,只有通過長期的經驗和多年的學習才能學會,而你當然沒有經歷過。因此,我的建議是從各種出版的最佳烹飪書籍中收集收據,編寫成一本書。天知道,有很多種類的書籍供你選擇。」[6]
比頓夫婦的食譜部分沿用了阿克頓食譜的編排方式,但做了重大改動:阿克頓先列出烹飪方法,然後列出所需食材,而《英國婦女家庭雜誌》的食譜則先列出食材,然後再列出烹飪過程。[2][18]比頓食譜採用的標準化編排方式還顯示了每份菜餚的大概成本、食材的季節性以及每道菜的份數。[8] 20 世紀英國烹飪作家伊莉莎白·大衛認為,比頓作品的優點之一是「其一般說明清晰詳細,評論簡潔明了,旁白實用」。[5]歷史學家瑪格麗特·比瑟姆認為,該書的優點之一是「一致的組織原則,使內容各異的內容看起來統一有序」,並帶來了一致的呈現和編排風格。[19]戴利和福爾曼認為這種方法「毫無新意」,而休斯則認為它是「維多利亞中期人們最喜愛的東西,一個體系」。[20]
在1858-59年格外寒冷的冬天,比頓自己做了湯,送給平納的窮人,「這湯是為了慈善目的而做的」;她的姐姐後來回憶說,比頓「忙著為窮人做湯,孩子們經常帶著罐子過來要她再加滿」。[21][9]這個菜譜成為了她《家政之書》中唯一屬於她自己的條目。[22]經過兩年的流產,這對夫婦的第二個兒子於1859年6月出生;他也被命名為塞繆爾·奧查特·比頓。休斯認為流產是塞繆爾患有梅毒的進一步證據。[1]
休斯認為,早在 1857 年,比頓夫婦就曾考慮利用雜誌專欄編寫一本收集食譜和家庭護理建議的書 。[1]1859 年 11 月,他們與《英國婦女家庭雜誌》合作推出了一系列 48 頁的月刊增刊。[23]整套增刊的印刷版塊從一開始就確定了,因此每期增刊之間的間隔固定為 48 頁,無論內容如何。在一些期刊中,一個句子或一個食譜的正文會被拆分在上一期的結尾和下一期的開頭。[24][25]
比頓夫婦決定改版《英國婦女的家庭雜誌》,尤其是時尚專欄,歷史學家格雷厄姆·諾恩稱其為「相當乏味的部分」。 [9]1860 年 3 月,他們前往巴黎會見法國雜誌《時尚箴言報》的出版商阿道夫·古博。[6]該雜誌刊登了一張摺疊紙,紙上畫有全尺寸的服裝樣板,供讀者剪下並製作自己的衣服。比頓夫婦與古博達成協議,讓這位法國人為他們的雜誌提供樣板和插圖。刊登這一新專欄的第一期於 5 月 1 日出版,此時距離夫婦倆從巴黎回來已經過去了六周。在重新設計的雜誌中,伊莎貝拉與塞繆爾共同擔任編輯,伊莎貝拉被稱為「女編輯」。這對夫婦不僅是聯合編輯,也是平等的合伙人。伊莎貝拉為塞繆爾通常雜亂無章、揮霍無度的處事方式帶來了效率和敏銳的商業頭腦。[1]她每天陪丈夫上班,乘火車去辦公室,她的出現引起了通勤者的騷動,其中大多數是男性。[9] 1860年6月,比頓一家前往愛爾蘭基拉尼度假兩周,把兒子留在家中照顧保姆。他們很享受觀光,不過下雨天就待在酒店裡,忙著編輯下一期《英國婦女家庭雜誌》。[26]比頓對他們享用的食物印象深刻,並在日記中寫道,晚宴「頗具法式風格」。[8]
1861年9月,比頓夫婦出版了一份新的周刊,名為《女王——婦女報紙》。由於比頓夫婦忙於經營其他刊物,他們聘請了弗雷德里克·格林伍德擔任編輯。[2]
Remove ads
总结
视角
我必須坦白地承認,如果我事先知道寫這本書會花費我這麼多的勞動,我絕對不會有足夠的勇氣開始寫它。
伊莎貝拉·比頓, 《家政書》序言
比頓夫人的《家政書》完整版於 1861 年 10 月 1 日出版,共 24 期,每月出版一次;[1][6]這成為十九世紀出版界的重大事件之一。[27]比頓在書中附上了一份長達 26 頁的「分析索引」。雖然這並不是什麼創新——自 1855 年以來, 《家庭朋友》雜誌就一直在使用這個索引——但休斯認為《家政書》中的索引「極其詳細,並有詳盡的交叉引用」。[1]全書共 1,112 頁,其中超過 900 頁包含食譜。其餘部分則提供了有關時尚、兒童保育、畜牧業、毒藥、僕人管理、科學、宗教、急救以及使用當地和應季農產品的重要性的建議。[1]出版第一年,該書就售出了 6 萬冊。它反映了維多利亞時代的價值觀,尤其是勤勞、節儉和整潔。[28]克里斯多福·克勞森在其對英國中產階級的研究中,認為比頓「比任何人都更好地、也更廣泛地反映了這樣一種樂觀的信息:維多利亞時代中期的英格蘭充滿了機會,只要有人願意學習如何利用這些機會」。[29]美食作家安妮特·霍普認為「人們可以理解它的成功。如果……年輕女士們對家務安排一無所知,那麼沒有比這本書更好的書適合她們了。」[30]

《家政書》的評價頗為正面。 《倫敦旗幟晚報》的評論家認為比頓的著作家喻戶曉,並評價她「成功地創作出了這本書,在未來的歲月里,它將成為每個英國家庭都珍藏的珍寶」。[31]《星期六評論報》的評論家寫道:「這本書提供了關於各種家務的實用技巧,非常有價值,我們毫不猶豫地推薦比頓夫人的著作」。[1]《布拉德福德觀察報》的匿名評論員認為「書中提供的信息……清晰易懂」;該評論員還稱讚了菜譜的排版,突出了與食材、季節和所需時間相關的細節。[32]一位匿名評論員在《晨報》上撰文稱:「比頓夫人沒有省略任何能讓管家感到舒適的內容,也沒有省略任何能幫助解決每個妻子和母親都會遇到的諸多小麻煩和煩惱的內容。她可以肯定地預測,這本書在未來將超越其他任何同類書籍。」[33] 對於1906年版的書,《倫敦新聞畫報》的評論員認為該書是「一部令人敬畏的家庭教義」,並認為「這本書幾乎是第一流的」。[34]
自 1861 年起,塞繆爾的商業決策毫無成效,包括一項不明智的投資,購買紙張——損失了 1,000 英鎊——以及一場未付帳單的官司。他在商業上的傲慢帶來了財務困難,1862 年初,他們夫婦從舒適的平納住宅搬到了辦公室樓上的住所。倫敦市中心的空氣不利於比頓兒子的健康,他開始生病。聖誕節三天後,他的健康狀況惡化,於 1862 年除夕夜去世,年僅三歲;他的死亡證明上寫的死因是「抑制性猩紅熱」和「喉炎」。[20] 1863 年 3 月,比頓發現自己再次懷孕,4 月,夫婦倆搬到了肯特郡格林海斯的一所房子裡;他們的兒子於 1863 年除夕夜出生,取名為奧查特(Orchart)。[2]儘管這對夫婦也曾經歷過財務困難,但得益於年中將「女王」號賣給愛德華·考克斯(Edward Cox) ,他們在 1863 年還是過得相對富裕。[2][1]
1864 年中,比頓夫婦再次拜訪了巴黎的古博家——這是他們第三次來巴黎。和前一年一樣,比頓在這次拜訪中懷孕了。回到英國後,她開始編寫《家政之書》 的刪節版,書名是《日常烹飪詞典》。[20] [2]1865 年 1 月 29 日,在為詞典校樣時,她臨產;嬰兒梅森·莫斯於當天出生。第二天,比頓開始發燒,並於 2 月 6 日死於產褥熱,享年 28 歲。[4][1]
比頓於 2 月 11 日被安葬在西諾伍德公墓。[4][1]同年, 《日常烹飪詞典》出版,塞繆爾在結尾處附加了一段對妻子的頌詞:
她的作品不言而喻;儘管她在事業巔峰時就離開了這個世界,而且才剛剛成年,但她仍然感到滿足——對於所有懷著善意和熱情奮鬥的人來說,這種滿足是如此強烈——因為她知道自己受到了尊重和感激。 —— 塞繆爾·比頓,《日常烹飪詞典》[35]
Remove ads
財務
总结
视角

1866 年 5 月,塞繆爾的財務狀況急劇下滑,他將《家政之書》的 版權賣給了沃德、洛克和泰勒公司(後來的沃德洛克公司)。[4]作家南希·斯佩恩在她為伊莎貝拉所寫的傳記中寫道,考慮到公司從比頓夫婦的作品中賺取的金錢,「肯定沒有人做過比塞繆爾更糟糕、更不切實際的交易」。[6]在隨後的出版物中,沃德·洛克隱瞞了比頓夫婦的生活細節,尤其是伊莎貝拉的去世,目的是通過讓讀者認為她仍然活著並且在創作食譜來保護他們的投資——休斯認為這是「故意審查」。[1]後來的版本繼續將比頓與比頓聯繫起來,比瑟姆認為這是一種「相當無情的營銷政策,這種政策始於比頓,但由沃德、洛克和泰勒大力推行」。後續以比頓名字命名的書籍越來越不能反映原著的風格。[19]《家政書》 自出版以來,已發行了無數精裝本和平裝本,並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從未絕版。[36][37]
在整個二十世紀,比頓及其主要著作一直飽受批評。伊莉莎白·戴維抱怨她的食譜「有時草率且具有誤導性」,但她也承認普羅斯佩·蒙塔涅的《拉魯斯美食學》也存在錯誤。[5]電視廚師迪莉婭·史密斯承認,她對「比頓夫人的書究竟是如何完全掩蓋……(阿克頓的)優秀作品」感到困惑,[13]而她的同行廚師克拉麗莎·迪克森·賴特則認為:「將英國烹飪的衰落歸咎於任何一個人或一本書都是不公平的,但伊莎貝拉·比頓和她那本廣為流傳的書確實有很多問題需要回答。」[38] 相比之下,美食作家比·威爾遜 (Bee Wilson)認為,貶低比頓的作品只是一種「時髦」的姿態,這位廚師的作品「只會讓人想做飯」。[39]記者兼美食評論家克里斯多福·德萊弗 (Christopher Driver) 認為,英國本土烹飪在「1880 年至 1930 年間相對停滯不前,缺乏精緻」,或許可以用「在連續的編輯、修訂和擴充下逐漸貶低」來解釋。[40]大衛評論說,「當樸素的英國廚師」在廚房裡活躍時,「他們會遵循樸素的英國食譜,主要是比頓夫人書籍或其衍生作品中的食譜」。[3]迪克森·賴特認為,從社會史的角度來看,比頓是一處「引人入勝的信息來源」 ,[41]而艾利特和奧迪什則認為這部作品是「學者研究維多利亞中期家庭史的最佳、最可靠的指南」。[42]
儘管飽受批評,克勞森還是指出,「『比頓夫人』……一個多世紀以來一直是標準的英語食譜,其銷量常常超過除《聖經》以外的所有書籍」。[43]據《牛津英語詞典》記載,早在1891年, 「比頓夫人」一詞就被用作「烹飪和家政方面的權威」的統稱,[44][45]而比瑟姆則認為,「『比頓夫人』已經成為一個商標、一個品牌名稱」。[19]加文·高(Gavin Koh)在2009年《英國醫學雜誌》(BMJ)上發表的一篇評論稱,《比頓夫人家政書》是一部醫學經典著作。高認為,比頓「試圖讓普通讀者了解常見的疾病及其處理方法」,「她的著作開創了當今家庭健康指南的先河」。[46]戰略管理學教授羅賓·溫斯利認為,比頓在家庭管理方面的建議和指導也適用於企業管理,而且她在這方面的課程比她關於烹飪或禮儀的一些建議更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47]
1934 年,喜劇《拜見比頓夫人》在電台播出,塞繆爾在劇中被描繪得不太好看;1973年,紀錄片《比頓夫人》播出後,梅斯頓·比頓與 H·蒙哥馬利·海德合作製作了傳記《比頓夫婦》,但直到 1951 年才完成出版。與此同時,南希·斯潘於 1948 年出版了比頓夫人和她的丈夫》,1956 年更新並更名為《比頓的故事》。在新版本中,斯潘暗示了塞繆爾感染梅毒的可能性,但沒有詳細說明。隨後又出現了幾部其他傳記,包括歷史學家薩拉·弗里曼,她於 1977 年創作了《伊莎貝拉與薩姆》 ;諾恩的《比頓夫人:150 年的烹飪與家政》出版於比頓誕辰 150 周年,休斯的《比頓夫人的短暫一生和漫長歲月》出版於 2006 年。[16][1]比頓多年來一直被《國家人物傳記詞典》忽略:阿克頓在 1885 年出版的第一卷中就被收錄,而比頓直到 1993 年才被收錄。[48]
關於比頓的電視節目有很多。1970年,瑪格麗特·蒂扎克在羅斯瑪麗·希爾編劇的獨角戲中飾演比頓;[49]2006年,安娜·馬德利在一部紀錄片中飾演比頓;[50]同年,索菲·達爾主持了一部紀錄片《了不起的比頓夫人》。[51]
文學史學家凱特·托馬斯 (Kate Thomas) 視比頓為「塑造維多利亞時代中產階級家庭生活的一股強大力量」 [52]而牛津大學出版社在宣傳《家政書》刪節版時,則認為比頓的作品是維多利亞時代中產階級身份的「奠基性著作」[53] 和「塑造該身份」的「一股力量」。 在此背景下,歷史學家薩拉·理查森 (Sarah Richardson) 認為,比頓的成就之一是將家政學的不同線索整合到一本書中,這「提升了中產階級女管家的角色……將其置於更廣闊、更公開的背景中」。[54]諾恩引述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學者的觀點,他認為「比頓夫人主義維護了家庭作為社會單位的地位,並使社會改革成為可能」。[9]而尼古拉·漢布爾在其英國食品史著作中,則將《家政書》 視為「社會變革的引擎」,它引發了「對家庭生活的全新崇拜,並在維多利亞中期的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55]諾恩認為比頓
……一位非凡非凡的女性,在她生前備受讚譽,但後來卻被遺忘和忽視,因為對輕食的驕傲……不再被視為女性的先決條件。然而,她以她充滿活力、進步的方式,幫助許多女性克服了婚姻的孤獨,並賦予了家庭應有的重要性。在她那個時代的氛圍中,她勇敢、堅強,是世界各地姐妹們孜孜不倦的捍衛者。[9]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