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偽同源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偽同源詞(英語:False cognate),指兩個發音和涵意都相同、相關或相似,但詞源不同的詞。例如各語言中對父母的稱呼,單以母親來說,可拿中文(漢藏語系)的「媽媽」比較義大利語(印歐語系)的mamma、喬治亞語(高加索語系)的მამა(mama)。互不相干的語言均以[m]、[b]、[a](還有[p]、[h])這幾個音組成的字來作父母的稱呼,只是因為這幾個是最容易發的音,呀呀學語的嬰兒無意發出,而為人父母的總以為嬰孩最初說的「話」是用來稱呼父母親,因此以這幾個音構成的字,容易成為父母的指稱。[1][2][3][4]又比如現代標準漢語的「潑」、「費」與英語的pour、fee。
此外,同一語言中也可以有偽同源詞:例如英語的和day和diary就發音類似,但分別來自古英語的dæg和拉丁語的diārium(兩者又分別來自原始印歐語的和dʰeǵʰ-和dyḗws)。[5][6][7]
偽同源詞和偽友是兩個相關卻不同的概念。偽同源詞可以屬於同一語言也可以屬於不同語言,但偽友只能分別屬於不同語言;偽同源詞的含義相同或相近,而偽友的含義相異。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