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伯特·阿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伯特·傑弗里·阿沖(英語:Bert Geoffrey Achong,1928年12月6日—1996年11月20日)是一位出生於千里達及托巴哥的華裔病理學家,因使用電子顯微鏡共同發現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B病毒)而知名。
生平與事業
阿衝出生於千里達及托巴哥,有華人血統。[1]他在中學階段表現優異,獲得Jerningham金獎和殖民地獎學金,得以前往歐洲深造。[2]
阿沖18歲時前往歐洲,就讀於都柏林大學學院,1953年獲得醫學學位[2]。1955年,他移居倫敦,在蘭貝斯醫院從事臨床病理學工作。
1963年,他加入安東尼·愛潑斯坦位於米德爾塞克斯醫院的研究團隊。1968年隨愛潑斯坦一起轉入布里斯托大學病理學系,直至1985年退休,是深受歡迎的細胞病理學講師之一。[3]1996年因腦腫瘤在英國去世。[1]
愛潑斯坦-巴爾病毒
阿沖與愛潑斯坦、伊馮·巴爾(Yvonne Barr)共同發現了首個已知能致人類癌症的病毒。[4]三人於1964年3月28日在《柳葉刀》上發表了該發現。[5]
泡沫病毒
1971年,阿沖還發現了另一種重要病毒——人類泡沫病毒(human foamy virus),這是首個被證實可自然感染人類的逆轉錄病毒。[2][7]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