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何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何徑中國貝殼商人,上海岡瓦納自然博物館創建者[1]

生平

何徑於1969年出生,1991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1994年在清華大學獲生化工程碩士學位。[2]

2004年,何開始在上海銷售貝殼及貝殼相關商品[1],並且聲稱自己是一名貝殼學獨立研究員[3],他通過私人博物館和網際網路商業網站[4]拓展貝殼業務。

一些科普網站(如果殼網)使何先生成為科普領域的傑出明星。 截至 2019 年 11 月 30 日,他在流行的網際網路社交網絡微博上的粉絲達到 4,582,000 人。該網絡的每日頁面瀏覽量超過 100,000 次。 他的科普活動視頻獲得了很多點擊。 嗶哩嗶哩上有96個視頻,點擊率最高為7.6萬,微博上的視頻點擊率為3萬至35.9萬。 同時,線下貝殼展也吸引了眾多參觀者。 例如果殼網主辦的「有趣博物館」貝殼拍賣,發布廣告6.5萬條,兩天參觀人數達28957人次。 他的粉絲可以分為三類。 首先是消費者。 第二個既是消費者也是貝殼提供者。 第三個是貝殼提供商。 許多貝殼供應商都是來自欠發達地區的收藏家。[1]

Remove ads

爭議

違法採集

不斷增長的頁面瀏覽量、不斷增加的粉絲數量和貝殼展導致了依賴於軟體動物多樣性受損的繁榮商業。 據網站顯示,截至2019年7月19日,何徑店面共有35,289件貝殼商品可供出售。每周都會增加約250件新商品。 據評估,貝殼銷量穩定在每年 13,000 枚左右。 這些貝殼不僅來自上述收藏家,還來自國際貝殼交易,通過這些交易獲得來自澳大利亞、歐洲、菲律賓、泰國、美國、越南等的貝殼。 其出售的許多貝殼物品的來源有很多疑問,例如: 著名的Liguus spp, 來自佛羅里達州的兩個自然保護區[1]。早前何徑曾發文描述在保護區採集是違法行為,特別是對 Liguus 的採集行為[5]

分類學

何徑在自己主辦編輯 《Shell Discoveries》 和書籍《中國淡水雙殼綱》[6] 描述並發表了新物種,其中大多數已被同物異名或被證明是錯誤識別的[7][8][9][1]

何徑還與一個分類破壞者[10] Nguyen Ngoc Thach 聯繫甚密[11][12],他讚賞 Thach 的分類學工作:THACH 博士以一己之力完成了越南貝譜的三本巨著,現在正在撰寫第四本關於越南貝殼的書。然而 Thach 被報道有跟何徑類似的分類學破壞行為[10]。然而,何徑反而不承認相關並且指責他分裂物種的人[13]

商業模式

何徑合作的人員大多數不是軟體動物學專家,有些甚至不知道此類論文討論的內容或涉及的材料。 這種官方的聯繫,對於公眾來說,意味著這種操控無疑會讓他的商業生活帶有科普的光環。[1] 此外,與知名軟體動物博物館館長合影[14]也給公眾帶來了另一個錯誤印象。 而他與上海動物園[15][16]、清華大學[17]、中科院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18]等多個自然科普機構和一些國家級機構[19]的合作,無意中幫他包裝了自己 作為一個熱愛科普的貝殼學家,誰都不能說這不是他的貝殼生意的大廣告。[1]

國際動物命名法規

他的著作《貝殼家譜》和《中國淡水雙殼綱》[6] 以及《Shell Discoveries》雜誌使他的公眾形象更接近一位嚴肅的軟體動物學家,儘管它們給軟體動物學帶來了麻煩他對《國際動物命名法》(ICZN)的粗魯態度體現在他2018年的公開聲明中,「即使是現在,ICZN也不是我們必須遵守的法律」。 他描述並發表了新物種,其中大多數已被同義或被證明是錯誤識別的。他對《國際動物命名法》(ICZN)的粗魯態度體現在他2018年的公開聲明中,「即使是現在,ICZN也不是我們必須遵守的規則」。 [1]

何徑描述新物種的模式標本是私人保存的,而不是按照國際動物命名法規的建議存放在合格的機構中。 此類出版物的目的似乎只是以收藏家的名字命名該物種,這些收藏家通常免費提供貝殼,並受到這種行為的啟發而收集更多貝殼。 這些出版物由浙江自然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天津自然博物館等中國公共博物館工作人員合作出版。 [1]

Remove ads

生物多樣性威脅

目前在其網上貝殼商店出售的約 42 個物種 (19%) 被列入中國IUCN紅色名錄的瀕危 (EN) 和極危 (CR) 類別[20][21] 。 因為中國IUCN紅色名錄只涵蓋了中國軟體動物的一部分,即腹足綱的221種,根據已出版的《中國動物志》叢書中記錄的物種,其中包括約1,800種有效物種,我們估計其網上商店出售的中國物種超過340種 ,由於他的錯誤識別,其數量可能會略有減少。 考慮到該店的中國貝殼標本數量為 3,971 件,約占總庫存的 11.3%,我們估計全球約有 2,600 個物種受到該業務的威脅。[1]

雖然與自然保護機構合作,但他確信自己的貝殼採集活動不會對生態多樣性造成損害[22]。 他故意儘量減少人工採集的影響,以消除消費者可能產生的任何進一步疑慮,他通常過分強調對棲息地的破壞是軟體動物滅絕的唯一途徑。 事實是,例如彩條蝸牛 Polymita picta,許多物種正因人類採集/娛樂活動而嚴重瀕臨滅絕。[1]

Remove ads

書籍抄襲

《貝殼家譜》[23][2]是對布歇特等人的腹足類分類 (2017年)[24]的完全翻譯,但是何徑在書籍任何地方隻字未提及翻譯自布歇特等人的腹足類分類 (2017年)。而其早前的博文暗示和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_(法國)的員工關係好,並且和布歇特合影。[14]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