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余松烈

小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余松烈(1921年3月13日—2016年4月20日)[1]浙江慈谿人,中國作物育種學家,山東農業大學教授。1942年畢業於福建協和大學農學院。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3]

長期從事小麥高產技術的研究與推廣,貢獻卓著。為中國小麥高產開闢了新途徑。1976年,在山東滕縣創出小麥平均畝產638公斤的記錄。

履歷

1921年3月13日,出生於浙江慈谿;

1942年6月,畢業於私立福建協和大學農學院農藝系,獲農學學士學位;

1949年9月,辭去上海新農出版社經理職務,到山東大學農學院工作;

1953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1959年,培育出小麥新品種「山農1號」、「山農3號」;

1974年-1978年,主動到農村下放勞動鍛鍊,參與地方試驗田增產攻關;

1976年,在山東滕縣創造了小麥平均畝產638公斤的高產記錄;

1978年,返校工作,任農學系主任和栽培生理研究所所長;

1979年,余松烈擔任山東省小麥技術顧問團團長;

198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6年4月20日,在山東泰安辭世[4]

軼事

  • 1996年,在山東滕縣創造了小麥平均畝產638公斤的高產記錄20年之後,余松烈獲得了滕縣農民代表贈與的一枚金質勳章[2]
  • 2010年6月8日,已經90歲高齡的余松烈照例親赴試驗田查看收穫情況,曾對實驗人員說試驗田的小麥畝產,有可能達到800公斤,希望突破畝產1000公斤紀錄[5]
  • 2011年6月,余松烈赴試驗田查看收穫情況,當年因為氣候因素,影響了小麥產量,余松烈表示,「畝產800公斤,是我最後的願望[6]。」三年後,農業部組織中國農科院作物所等單位,在山東招遠試驗田使用余松烈創立的小麥寬幅精播高產栽培技術,實現了畝產達到817公斤,刷新山東省冬小麥畝產紀錄[4]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