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佛陀笈多石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佛陀笈多石碑(英語:Buddhagupta stone)是出土於馬來西亞威省北部的一座梵文石碑,是由一位名為「佛陀笈多」的航海者於公元五世紀所獻。佛陀笈多石碑是研究佛教在東南亞傳播以及印度商人在馬來半島海上貿易的重要文物。
發現
佛陀笈多石碑是在1834年由威斯利省英國殖民官詹姆斯·羅上校(Colonel James Low)所發現。根據詹姆斯·羅的描述,他是在威省北部沙地的舊遺址進行挖掘作業時發現這塊石碑。他推測這塊石碑是在佇立在佛寺遺蹟地區的其中一根石柱的上半部分。[1]:223-226詹姆斯·羅曾繪製石碑素描,首刊於1835年的《孟加拉亞洲學會學報》,[2]:17之後在1886年《有關印度支那的各類論文》上重刊。出土後,佛陀笈多石碑引起了考古界的關注,之後該石碑被送到印度加爾各答博物館檢驗,並保存至今。[3]:215
詹姆斯·羅只提供了石碑位置的含糊記錄,這是他這位業餘文物愛好者在吉打南部進行研究時的一貫寫法,導致了大量對石碑具體位置的猜測。[3]:214-2151941年,英國考古學家威爾斯夫婦在威省進行挖掘作業,並發現了大量歷史遺蹟。威爾斯在同檳州與吉打州交界的姆達河岸的瓜哥巴遺址,發現一個方位平正的強固台基,面積約13英尺6英寸(約4.1米)平方,築在一個約四寸深的小圓石鋪面上,台基約有三尺高,威爾斯相信其上曾建有過小型的窣堵坡。他推斷瓜哥巴遺址就是詹姆斯·羅發現佛陀笈多石碑的地點。[4]:3-5
Remove ads
碑銘

根據詹姆斯·羅的描述,佛陀笈多銘文是刻在一種板岩上。[1]:224根據1883年出版的《印度博物館考古收藏目錄和手冊》記錄,佛陀笈多石碑長2英尺2英寸(約66厘米),底部寬1英尺1英寸半(約34厘米),頂部寬11英寸半(約29厘米)。[5]:189-190[6]:41-43石碑左下方有破損。在石碑正面,中間刻繪著一座窣堵坡,但它的下端不是常見的半圓形而作圓形,在圓形之上有七層華蓋。[7]:41[8]:127
石碑上也刻有用跋羅婆字母書寫的梵語佛教教義。荷蘭學者肯氏推斷石碑年份為公元五世紀左右。[9]:99印度碑銘學家夏伯拉根據碑文上的文字與在印尼西爪哇出土的補羅那跋摩石碑類似,也推斷兩者都同樣是公元五世紀的作品。[10]:26佛陀笈多石碑銘文與另一個同時期發現於吉打武吉梅林的石碑的第二節銘文相似。不同的是,佛陀笈多石碑邊上還寫有「羅旦帝迦大航海者佛陀笈多」等字,推測是航海者佛陀笈多祈求海上平安的禱文。英國歷史地理學者惠德禮不能確定這石碑是佛陀笈多在啟程前還是返程後才樹立,但推斷姆達河口是公元五世紀的商人休息整頓處或是他們的母港。[11]:274
肯氏斷定碑文里的「羅旦帝迦」(Raktamṛttika,梵語意為「紅色泥土」)就是中國典籍里所記載的「赤土國」,他認為赤土是一處位於暹羅灣的港口。[9]:98法國學者式岱司也認同碑文中的羅旦帝迦即是中國典籍的赤土國,他認為赤土是在暹羅灣的佛頭廊或吉蘭丹地區。[12]:50-51另一法國學者費琅亦曾引肯氏對佛陀笈多石碑的考證,但他認為赤土應在哥羅地峽以北,暹羅灣西岸的一地。[13]:12, 22威爾斯認為赤土是在吉打,與佛陀笈多居住的羅旦帝迦不謀而合。[14]:28-29南洋學家許雲樵考證赤土應當在宋卡。[15]:16-29英國馬來亞古史研究學者白德爾(Roland Braddell)在考證赤土國都的位置時接受許雲樵宋卡的主張,不認同威爾斯等以為的赤土國是在出土佛陀笈多石碑的吉打說。[16]:15-16
荷蘭學者克羅姆則不認同「羅旦帝迦」是在暹羅周遭,他認為若佛陀笈多真從暹羅周邊而來,那何必要來到威省北部刻石紀念。他認為羅旦帝迦的方位應從印度著手。印度學者馬君達認同此說,他推斷羅旦帝迦就是唐玄奘《大唐西域記》裡記載的「絡多末知」,唐言「赤泥」的地方,他認為是位於今天孟加拉國的蘭伽摩胝(Rāṅgāmāṭi)。[17]:82-83羅旦帝迦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在馬來半島北部一帶。但隨著1961至1962年間在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剌婆提檀伽(Rājbāḍīdāṅgā)出土了僧侶封印,上面有以公元七至八世紀文字所寫的「羅旦帝迦大寺」之名,近年來大多研究都認同羅旦帝迦就是剌婆提檀伽。[18]:24-25[19]:10
因佛陀笈多石碑的出土,佛陀笈多成為馬來西亞歷史上最早有名姓記載的人物。[20]:36
Remove ads
譯文

根據夏伯拉的考證,佛陀笈多石碑上的銘文釋讀如下。[10]:18-24
夏伯拉發現碑文里類似「siddhayātrā」(梵語意為「已成的遠行」)的一詞,也曾在越南廣治省的顏標碑(Nhan Biêu Inscription)和印尼南蘇門答臘的格度干武吉碑上出現過。[10]:24另外,佛學家史其林(Peter Skilling)發現在東南亞多地皆出現過類似的「無知積業偈」,但偈語不曾見於其他印度碑文,原出處還有待從印度佛經或漢藏翻譯佛經中找尋。[18]:18
藏品
佛陀笈多石碑目前仍保存在印度加爾各答博物館。馬來西亞國家博物館內藏有佛陀笈多石碑的復刻品,是由印度政府於1961年所贈。[21]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