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佩吉·伍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佩吉·伍德
Remove ads

瑪麗·瑪格麗特·伍德(英語:Mary Margaret Wood,1892年2月9日—1978年3月18日),美國舞台、電影和電視女演員。曾在CBS電視連續劇《媽媽》(1949年—1957年)中飾演女主角,並因此獲得了黃金時段艾美獎劇情類劇集優秀女主角提名。她曾在《露絲的故事英語The Story of Ruth》(1960年)中主演了露絲的婆婆娜歐米;並在息影之作《音樂之聲》(1965年)中飾演女修道院院長,並因此獲得了奧斯卡獎金球獎的提名。

快速預覽 佩吉·伍德, 出生 ...
Remove ads

早期的職業生涯

Thumb
佩吉·伍德(Peggy Wood)和查爾斯·普賽爾(Charles Purcell)在Maytime(1917年)百老匯的原創作品中。

瑪麗·瑪格麗特·伍德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是記者尤金·伍德和電報員瑪麗·加德納的女兒。

伍德在法國向女高音艾瑪·卡爾威(Emma Calvé )學習聲樂。伍德是演員公平協會的早期成員,在舞台上度過近50年,從合唱團開始,後以百老匯的歌手和明星而逐漸聞名。伍德於1910年以合唱團的一員在淘氣的瑪麗埃特中第一次登台演出。1917年,她出演了Maytime ,並演唱了歌曲「 Will You Remember」。在1928年的《威尼斯商人》中扮演波蒂雅之前,她出演了其它幾部音樂劇。從1920年代末到1930年代末,伍德在倫敦和紐約上演的音樂劇中擔任主角。她被諾埃爾·柯沃爾(Noel Coward)選中,在他那部極度成功的歌劇《苦樂交織》( Bitter Sweet)的倫敦原版中出演。

Remove ads

其他

根據1920年的一份個人資料,伍德還寫了「與父親和賽謬爾·默溫( Samuel Merwin)合作的戲劇」。她是阿岡昆圓桌會議的成員。

往後的職業生涯

1941年,她以露絲·康德明(Ruth Condomine)的身份在紐約電影節的《布萊恩·斯皮里特Blithe Spirit)中出演了主角。露絲·康德明(Ruth Condomine)的丈夫被其去世的第一任妻子的幽靈所折磨。伍德出演的電影不多。她為數不多的電影作品有賈爾納(Jalna) ,「一個巨星的誕生」(A Star is Born) , 「到此為止」(Call It a day) , 「管家的女兒」 (The Housekeeper's Daughter), 「新娘穿的靴子」(The Bride Wore Boots) ,「華麗的娃娃」(Magnificent Doll)和「夢中情人」(Dream Girl)中的角色。

從1949年至1957年,她在廣受歡迎的CBS電視連續劇《媽媽》(Mama)中扮演女主人瑪塔·漢森(Marta Hansen),該劇根據1943年百老匯戲劇和1948年的電影《我記得媽媽》改編。當通用食品公司(General Foods)取消該節目時,引起了極大的抗議,後來CBS將其重新在週日下午推出,而這次是以影集的形式播出。由於沒有得到所有需要的電視台的許可,該節目以國際聯賣的方式在各地播出,並取得了極大的成功。總共拍攝了26集。繼《媽媽》之後,伍德還出演了贊恩·格雷劇院和《護士》中的角色。

她與喜劇演員伊莫金·柯卡(Imogene Coca)在百老匯共同主演了《509年的女孩》。 1963年10月,她和露絲·蓋茲(Ruth Gates)出演了一部獨幕劇《 開幕之夜》(Opening Night) ,該劇在外百老匯上演。伍德飾演芬尼·埃利斯(Fanny Ellis),一個紅遍一時的明星,正在為演出作準備。該劇持續演出了47場。蓋茲在伍德主演的《媽媽》中扮演「珍妮阿姨」。

息影之作

伍德在1960年CinemaScope製作的《露絲的故事》中重回電影界,飾演主角的婆婆娜歐米,不過她指出自己在角色上缺乏真實性,即一個 "金髮碧眼的猶太婦女"。她最後一次的螢幕亮相是在《音樂之聲》(1965年)中飾演女修道院院長,她憑藉該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和金球獎最佳女配角獎--電影獎的提名。儘管她知道自己不能再唱《爬上埃夫里山》(Climb Ev'ry Moutain),但她仍為能參加電影而感到興奮。她演唱的部分是由瑪格麗·麥凱配音的。在電影中飾演蘇菲亞修女的瑪妮·尼克森( Marni Nixon)在自傳中說,佩吉特別喜歡麥凱的的歌聲,因為她的聲音就像佩吉年輕時的聲音。 1969年,伍德以凱特·諾蘭(Kate Nolan)博士的角色加入「一生一次」,並一直出演該角色,直到年底。

她的第一本自傳《妳看起來多麽年輕 》(How Young You Look)由法拉爾(Farrar)和里內哈特(Rinehart)於1941年出版。 1963年,修訂版《藝術與鮮花》問世。她還寫了演員小約翰·德魯的傳記,以及一本名為《星車》(The Star Wagon) 的小說,並與人合寫了一部戲劇《奎斯小姐》(Miss Quis)。

伍德因其作品而獲得了無數獎項,並曾擔任美國國家劇院暨學院(ANTA)的主席。

Remove ads

個人生活

伍德結過兩次婚,守過兩次寡。她的第一任丈夫(詩人/作家 約翰·范·阿爾斯泰恩·韋弗)在44歲時去世。她在1927年生下了他們的兒子(大衛·韋弗),時年35歲。她的第二任丈夫(William H. Walling,她於1946年與之結婚)是一位印刷業的高管,於1973年去世。他們結婚27年。她是一個虔誠的聖公會教徒,也是聖公會演員協會的成員。 

逝世

1978年3月18日,伍德因中風在康乃狄克州史丹佛去世。享年86歲。

影視作品

電影

更多資訊 Year, Title ...
Remove ads

電視

更多資訊 Year, Title ...

舞台(部分演出清單)

Thumb
佩吉·伍德(Peggy Wood)在《夥伴》中的角色(1919年)
  • Love O' Mike(1917年)
  • 五月時光(1917年)
  • 夥伴(1919年)
  • 苦樂交織(1929年)
  • 老相識(1940年)
  • 開心鬼 (1941年)

參考文獻


外部連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