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侯家寨文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侯家寨文化(公元前4200年—前3600年)是中國新石器時代中期的考古學文化之一,得名自1977年發現、1986年發掘的侯家寨遺址,亦稱侯家寨二期文化武莊二期文化。侯家寨一期被認為屬於雙墩文化,二期文化面貌與一期差異較大,故單列為侯家寨文化。[1][2][3]

快速預覽 地理範圍, 時期 ...

分布範圍

侯家寨遺址位於淮河中游,在史前時期是黃河流域文化與長江流域文化交流衝突的地帶,與龍虬莊文化晚期、大汶口文化早期、北陰陽營文化二期均有交集的跡象。在淮河上游,侯家寨文化的遺存有鹿邑武莊遺址二期。在江淮地區,侯家寨文化遺存經肥西古埂後沿巢湖東西兩岸的兩條路徑分布:一條向東南,經含山大城墩後至蘇皖江南地區的高淳薛城遺址;另一條向西南,直至大別山山前平原地區的孫家城遺址[1]

文化特徵

侯家寨二期相較於一期,骨器、石器、獸器大量減少,而陶器出土則較為豐富,以紅褐色夾砂陶為主。可能說明這一時期的生產方式發生了較大轉變。[1]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