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侯芷明
法国汉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瑪麗·霍爾茲曼(法語:Marie Holzman,1952年1月4日—),漢名侯芷明,是專門研究當代中國的法國漢學家,她的研究重點是當代中國和中國異見人士。也是作家[1]、記者、翻譯家和巴黎西岱大學中文教授。非政府組織中國團結基金會(Solidarité Chine)的主席[1]。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23年7月3日) |
傳記
侯芷明出生於巴黎。1972年至1980年間,她旅居亞洲台灣、中國和日本。1978年第一屆北京之春爆發時,她還是北京的一名學生[2]。從那時起,她就一直支持中國鎮壓的受害者。[3]
侯芷明是巴黎狄德羅大學中文教授、助教, 1984年至2002年擔任巴黎第三索邦大學DESS-NCI項目中文部主任。[4]
她是中國團結基金會(Solidarité Chine)的主席,該協會於1989 年天安門廣場抗議活動後成立。她還是中國人權(HRIC)的董事會成員、亞洲民主論壇的成員以及Collectif Pékin JO 2008的發言人。她的目標是「回應那些持民主立場的人的聲音,以便西方了解中國人並不只是對商業和藝術品仿冒著迷。」[4][3]
侯芷明出版了有關中國民主運動傑出人物的記錄著作,包括魏京生、林希齡、丁子霖、胡平和柳青。她在法國銀行、國家東方語言和文明研究所(INALCO)和巴黎外國傳教協會發表有關當代中國的講座。[4]
她定期為法國政治雜誌《國際政治》撰稿。
在皮埃爾·貝爾熱(Pierre Bergé)的支持下,侯芷明與Jean-François Bouthors和Galia Ackerman一起創作了出版系列《害群之馬》(Les Moutons Noirs)。[5]
2008年12月31日,侯芷明被授予榮譽軍團騎士勳章。2009年6月2日,即圓明園成立20周年的前一天,皮埃爾·貝爾熱(當時因出售圓明園兩件青銅器而與北京發生衝突)授予她勳章。天安門大屠殺,代表薩科齊總統[6]。
侯芷明的作品尤其受到弗拉基米爾·布科夫斯基的影響。[7]
Remove ads
中國團結基金會
中國團結基金會於1989年八九學運後成立。侯芷明出版了有關 中國民主運動傑出人物的文獻資料,包括魏京生、林希翎、丁子霖、胡平和劉青[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她出版了許多書籍,其中包括與Noël Mamère合作的《中國,我們不要堵住光明》[8]。
宣傳自由運動
法國漢學家侯芷明與博訊記者韓榮利共同採訪東突厥斯坦自由運動領袖熱比婭·卡德爾(رابىيە قادىر)[9]。
2008年,侯芷明作為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代言人,呼籲各國官員和運動員共同抵制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因為中國領導未停止鎮壓和監禁西藏反對者[10],
參考資料
作品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