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抗日戰爭勝利浙江受降紀念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map
Remove ads

30.118677°N 119.950603°E / 30.118677; 119.950603

快速預覽 受降廳, 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

抗日戰爭勝利浙江受降紀念館,簡稱受降抗戰紀念館[1],位於杭州市富陽區銀湖街道受降村,是在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受降廳基礎上建設、由富陽區文物保護中心掛牌富陽區博物館)管理[2]的抗日戰爭勝利專題紀念館,前身為基於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和千人坑遺址建設的浙江人民抗戰紀念館,由國道320線北側的受降廳遺址和南側的千人坑遺址共同組成,受降廳遺址又有地上的投降儀式地面原址展廳和地下展廳。抗日戰爭期間,日軍曾經在今天受降廳設立指揮部,並在千人坑遺址掩埋殺害的中國人屍體,1945年9月4日至9月5日中國第三戰區代表與日軍代表在今天的受降廳接洽受降事宜。

Remove ads

歷史

Thumb
千人坑遺址

受降村原名宋殿村,位於富陽城北約10里,扼守餘杭縣城(今餘杭街道)至富陽縣城的公路要道,1937年12月24日日軍在同日占領杭州和富陽後,進而占領了杭富公路上的宋殿村。[3]日軍將宋殿村作為控制鄰近錢塘江以北的杭州、富陽、餘杭的指揮中心[4],在宋殿駐紮了一個中隊,徵用逃難地主宋作梅的家為中隊駐所,在宋殿村周圍修築環形防禦工事。[5]日軍在宋殿村據點內設置了水牢、木籠、沸水鍋、老虎凳等刑具和2處水牢,在1937年和1938年多次掃蕩周邊的午潮廟、東塢山等地並屠殺當地村民,僅宋殿村就有370餘名村民罹難。被日軍俘虜的中國軍民被日軍殺害後後,屍體則被統一集中在村口杭富公路(今國道320線富陽段)旁、距離中隊駐所約1華里的瓦窯山山坳內中。[5]據《富陽市抗戰時期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日軍在拋屍之後有抓來周邊百姓為其掩埋屍體,屍體填滿了山坳的6道溝,當地百姓也因此這裡為千人坑[6]戰後統計日軍在抗戰期間在此殺害不下於1300人,村裡的耋老稱1949年後曾在坑中挖掘出超過1800具遺骸。[3][5]1980年中日蜜月期時,日本《讀賣新聞》曾經組織到受降的友好訪問,訪華團團長中島林一郎就是當年駐紮受降的日本士兵,他為日本軍隊在杭富公路沿線的破壞感到內疚,並從日本帶來櫻花樹種,種植在富陽鸛山上作為中日世代友好的見證。[7]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蔣中正電令第三戰區長官顧祝同接收轄區內日本占領區,由於第三戰區包括了上海、福建和浙江全部及蘇南、皖南等地而兵力不足以接收這些區域,遂又令第三戰區只負責浙江地區的受降,受降地點也選定為杭州,宋殿村則被指定為洽降點。[8]之所以選擇宋殿村作為洽降的地點,一是因為這裡接近錢塘江南岸的中國占領區、方便國軍接收,二則是因為受降一帶百姓受到日軍屠戮最甚。[7]8月20日第三戰區制定《第三戰區接受日軍投降計劃》,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韓德勤被任命為司令長官部前進指揮部主任,率領部隊從江西鉛山出發前往杭州,準備在杭州與日軍洽降。與此同時,日軍在8月下旬撤出了宋殿村並依照顧祝同命令在杭州、寧波集結,而顧祝同又在8月30日通過汪精衛政權浙江省政府主席丁默邨向杭州日軍長官野地嘉平日語野地嘉平(漢名舒地嘉)中將傳達命令,要求其攜帶有關日軍在閩浙兩省的兵力部署及指揮系統的文件,於9月4日18時到富陽與韓德勤接洽受降事宜。9月4日16時30分,中日雙方在原先作為日軍指揮所的宋殿村宋作梅家中舉行洽降儀式。[8]

Thumb
受降廳內洽降場景復原

由於日軍在宋殿一帶有著不少血債,周圍村落的不少村民都趕來見證日軍投降的儀式,甚至有人伺機復仇,但是都被國軍擋在門外,唯有屋子主人宋作梅在自己家中親眼見證了受降儀式的細節。受降會場的四周有一圈白布環繞,中間懸掛中、美、英、法、蘇等同盟國國旗,一側布置有圓桌,為中國代表的「受降席」,出席者有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韓德勤、副長官上官雲相中將、國民黨省黨部主任委員羅霞天、浙江省主席行轅主任賀揚靈及長官部參謀長張世希,儀式由參謀長張世希主持;另一側則為大菜桌,為日本代表的「投降席」,出席者為代表日本駐杭州第133師團長野地嘉平的師團代參謀長樋澤一治大佐及其隨員達國雄、大谷義一、道佛正紅、大下久良、江藤茂榆。[4][7]日方代表抵達會場後,先向中國代表行立正、脫帽、鞠躬的軍禮,然後中方代表欠身致意,日方代表才在中方代表的命令下入座,並向中方代表遞交了所要求的文件。張世希代表副長官韓德勤向日軍發出指示,命令日本軍人、僑民分別在杭州的里西湖、旗下一帶集合,而日本代表稱無法聯繫到福建廈門的日本海軍,因此廈門日軍暫時無法投降,於是韓德勤副長官要求日方代表留宿一夜等待上司回復,直到第二日10時才將顧祝同長官給野地嘉平的備忘錄轉交日方代表,下午即抵達杭州的原中央銀行杭州分行,將此地作為在杭州的前進指揮部。[8][3]日軍駐杭長官野地嘉平派員到郊外迎接國軍,杭州市民則敲鑼打鼓、鞭炮齊鳴,舉行了慶祝抗戰勝利汽車大遊行,熱烈慶祝國軍入城。[9]

Remove ads

紀念

由於第三戰區長官顧祝同上將在南京作為中國方面排名第二的代表參加了9月9日的中國戰區投降儀式,其於9月13日從南京抵達杭州後在第三戰區司令部向媒體宣布南京受降儀式後不會在杭州舉行受降儀式,第三戰區所在的浙江便成為中國國內唯一沒有舉行過大規模受降儀式的地區。[8]正因如此,富陽宋殿的洽降儀式時常被誤解為正式的受降儀式,宋作梅在參加過洽降儀式後將自己日軍洽降的屋子改名為「受降室」並作記紀念:「日本有史以來最大悲劇之最後一幕,在我家導演完畢,相反地卻為我國歷史上最有意義的一幕喜劇。因此,我名我的這間屋子曰:「受降室」。入此室者,不要忘記了抗戰血和淚交織成的史實。」[10]1946年富陽縣宋殿村所在的長新鄉與仙升鄉合併更名為受降鄉,這也是中國國內唯一以「受降」命名的地方。[3][11][12]由於宋殿村為受降鄉的駐地,宋殿村也被俗稱為「受降村」,受降鄉在1987年改鎮的時候曾有過改名的爭議,但是當時的地方人大表決保留了原名。[13]2007年富陽市合併鄉鎮時,一度要撤銷受降鎮,當地居民為保存「受降」的地名將宋殿村周邊的中秋村和大樹下村兩個行政建制村合併為受降村,2013年受降鎮和高橋鎮合併,以受降鎮的銀湖工業區命名為銀湖街道,「受降」的地名也通過受降村保留下來。[10][12]杭州地鐵受降站得名於受降地名,日軍受降舊址在站西北約1公里處。[10]

Thumb
受降紀念館正門

1995年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之際,富陽市人民政府出資25萬元修復了「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和千人坑遺址」(即國道320線兩側的受降廳和千人坑遺址,2015年後統稱為「受降廳」[14][15])與浙江人民抗戰紀念館,其中受降廳坐北朝南,泥石木結構,為重檐亭式房屋[16]。當年9月2日,富陽市有關部門在受降廳舉辦《中華民族的勝利》圖片展,時任省委書記李澤民為受降廳展覽題詞「紀念抗戰勝利50周年」,受降廳內保留了當年受降儀式的部分原物;千人坑遺址新建一座黑色花崗岩紀念石碑,由前省長李豐平題名「千人坑遺址」,9月2日正式舉辦了揭碑開展儀式。[17]1996年侵浙日軍投降儀式舊址和千人坑遺址相繼被命名為富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又被宣布為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3年7月,富陽市又投入30萬元,不僅翻新了舊有展陳,還新修了停車場、排水系統等配套。[18][4]2005年,被中宣部命名為第三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4]自1995年以來,受降村村民林鎮南作為當年受降儀式的見證人一個人看管受降廳,2007年10月林鎮南過世後,同樣作為見證人的胡來興老人接手了受降廳的工作一直到2015年。[18][15]

為迎接抗日戰爭結束70周年,富陽市對受降廳舊址、千人坑遺址和紀念館改擴建,計劃將其打造為省級抗戰主題紀念館。經歷一年的建設,新的抗日戰爭勝利浙江受降紀念館於2015年9月2日正式啟用,並成為「浙江社會各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主題活動」的主會場,9月3日起對公眾開放。[19]紀念館的入口處為V字形,象徵著抗戰勝利。[10]受降廳及其地下的紀念館涵蓋了「侵略暴行」、「不屈抗戰」、「勝利歡慶」、「接受投降」、「審判戰犯」5個板塊的展陳,按照從暗到明、從地下到地上的順序參觀,其中受降廳原址重點介紹了日軍接收投降和戰犯審判的相關內容,紀念館內有有300多件實物展品。[19][20]離開受降廳後,便進入到紀念館入口下方的警鐘庭,警鐘庭之後又有一條越過320國道的人行通道直達千人坑遺址,千人坑遺址的碑文上刻有抗戰期間富陽人民的傷亡記錄以及被日軍殺害的同胞姓名。[10][21][19]2015年列入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22]。展館及遺址對外免費開放,占地面積4300平方千米,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截至2022年仍是浙江省唯一大型抗戰勝利主題紀念館。[20]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