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內戰南線是俄國內戰其中一個主要戰區,發生於1917年至1920年,交戰為白軍、紅軍和各個獨立的民族國家。最終紅軍擊敗各方勢力,鞏固當地統治。 快速預覽 南線, 日期 ...南線俄國內戰的一部分日期1919年11月7日 - 1920年11月17日地點克里米亞、烏克蘭、頓河、庫班地區、高加索結果 布爾什維克勝利參戰方 白軍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愛沙尼亞紅軍(英語:Commune of the Working People of Estonia)[1] 馬赫諾運動 烏克蘭 喬治亞 亞美尼亞 亞塞拜然指揮官與領導者 拉夫爾·格奧爾基耶維奇·科爾尼洛夫 安東·伊萬諾維奇·鄧尼金 彼得·弗蘭格爾 米哈伊爾·阿列克謝耶夫 彼得·尼古拉耶維奇·弗蘭格爾 安德烈·什庫羅 彼得·尼古拉耶維奇·克拉斯諾夫 米哈伊爾·瓦西里耶維奇·阿列克謝耶夫 謝苗·米哈伊洛維奇·布瓊尼 米哈伊爾·瓦西里維奇·伏龍芝 克利緬特·伏羅希洛夫 約瑟夫·史達林 內斯托爾·馬赫諾 帕維爾·斯科羅帕茨基 西蒙·彼得留拉參戰單位 志願軍 頓河軍團 高加索軍團(英語:Caucasus Army of AFSR) 弗蘭格爾的部隊 紅軍 愛沙尼亞紅軍(英語:Estonian Red Riflemen)[1] 黑軍 國軍及分離主義部隊兵力 志願軍 8,000人-40,000人南俄羅斯武裝部隊 150,000人 100,000人-260,000人 未知關閉 Remove ads參考文獻Loading content...Loading related searches...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