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俄羅斯島大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俄羅斯島大橋(俄語:Русский мост,羅馬化:Russky most)是一座跨越東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大橋,為服務於2012年在海參崴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首腦會議而興建。大橋連接了該城市的大陸部分(納季莫夫半島)與本次會議舉辦地俄羅斯島,於2012年7月完工,由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主持通車[1]。在2012年9月3日,該橋被正式命名為俄羅斯島大橋[2]。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2年10月) |
Remove ads
概況
俄羅斯島大橋擁有320.9公尺(1,053英尺)的世界第二高橋塔(排在米約高架橋之後),而其1,104公尺(3,622英尺)的主跨使其超越蘇通長江公路大橋,成為世界上主跨最大的斜張橋。
橋梁的設計取決於兩個主要因素:
- 橋梁在兩岸間的最短距離為1460米,通航航道水深達50米。
- 橋梁建築所在地點的氣候條件嚴酷:溫度變化從-31ºC到37ºC,風暴的風速高達36米/秒,風暴潮高達6米,冬季時冰層厚度可達70厘米。
技術數據
- 跨度方案:60+72+3×84+1104+3×84+72+60米[3]
- 總跨度:1,885.53米
- 主跨長度:1,104米
- 橋寬:29.5米
- 車道總寬度:23.8米
- 承載:雙向四車道
- 淨空高度:70米
- 橋塔數量:2
- 橋塔高度:321米
- 拉索數量:168
- 最長、最短拉索長度:579.83 / 135.771米
- 抑振措施:阻尼器
爭議
這座橋建造的成本和事實受到俄羅斯政治反對派的廣泛批評[4]。在2007年1月,當時的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丁,表示在海參崴舉行一個峰會是完全可能的,至少需要1000億盧布來供這個城市來準備峰會,是當時濱海邊疆區總預算的3倍[5]。截止2012年,人口只有5000居民的俄羅斯島大橋的建設成本預計將超過10億美元。在承包商的網站所作的項目描述沒有列出項目的成本[6]。
橋塔建設
主跨結構
橋索系統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