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保洪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保洪忠(1931年7月—2001年3月20日),原名保紅中,佤名艾翁,官名板門[1],雲南滄源縣班老鄉班老村人,班老部落末代頭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

生平
1952年後,他先後參加了滄源縣在岩帥、勐董舉辦的基幹民兵訓練班學習,配合父親保衛國開展好邊界談判活動。1955年,保衛國到昆明開會,將祖傳木刻等歷史文物上交政府。1958年8月,緬甸政府請他和胡玉堂到臘戍,並準備為其封官割地,但兩人憤然拒絕。1960年,中緬兩國政府就邊界問題進行談判,保洪忠代表他所在部落的民眾,強烈要求班老歸屬中國。經中緬雙方協商,1960年中緬兩國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邊界條約》,訂立了中緬邊界,班老地區正式劃回中國。保洪忠將自己的名字由「紅中」改為洪忠,表明自己永遠忠於鄉土。1961年,初承襲父職,任班老部落頭人,官名「召班勐」[2]。同年6月,保洪忠任滄源縣班洪、班老新行政管理委員會副主任。1963年,保洪忠被任命為雲南省政協委員、滄源佤族自治縣政協副主席。1975年後,歷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屆至第七屆代表;全國政協第八屆和第九屆委員,雲南省政協第四屆至第六屆副主席等職[3]。2001年去世,安葬於上班老佛塔山[4]。
Remove ads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