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保羅·埃爾夫斯特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保羅·貝爾特·埃爾夫斯特倫(丹麥語:Paul Bert Elvstrøm,1928年2月25日—2016年12月7日),丹麥帆船運動員。曾八次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前後相隔四十年。1948年至1960年間,連續四次贏得單人艇項目的奧運金牌,成為奧運史上第一位個人項目四連冠的選手。十三次贏得八個不同級別的世界錦標賽冠軍,是史上唯一在五個以上級別獲得世錦賽冠軍的選手。其技術革新對帆船運動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在設備製造、規則講解方面也貢獻良多。被評為「20世紀丹麥最佳運動員」。是首批入選國際帆船聯合會名人堂的六位成員之一。[1][2]
Remove ads
生平
1928年2月25日,保羅·埃爾夫斯特倫出生於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北郊的沿海小鎮海勒魯普(今屬首都大區根措夫特市鎮),家門口就是厄勒海峽。父親是一位船長,早逝。母親獨力撫養子女成人。他有兩個哥哥和一個妹妹,其中一個哥哥五歲時墜海身亡。[3]:22
埃爾夫斯特倫患有失讀症,無法讀寫,但在運動方面表現優異。他十一歲時開始參加帆船俱樂部,很快展現出超人的天賦。1948年的二戰後第一屆奧運會,他在單人艇螢火蟲級比賽的第一輪中未能完賽,此後漸入佳境,最後兩輪均獲第一,反超奪冠。1952年奧運會,單人艇比賽改為芬蘭人級,他再次摘得金牌,僅憑前四輪的積分就足以在總共七輪的比賽中奪冠。1956年奧運會,他在七輪比賽中五輪第一,奪得第三枚奧運金牌。1960年奧運會,他提前一輪奪冠,成為首位連續四屆奧運會奪得同一項目金牌的選手。[3]:22-25[4][5][6]
在不斷勝利的同時,埃爾夫斯特倫的身心也日漸疲憊,1960年奧運會的最後一輪直接選擇棄賽。之後幾年中,他只偶爾作為他人的船員參賽。直到1964年奧運會,他在看台上觀戰的時候,重新找到了對帆船競技的興趣。1966年,他強勢回歸,一舉奪得兩個級別的世錦賽金牌和一個級別的銀牌。但在1972年奧運會上,他又一次爆發心理問題,中途棄賽,此後再次淡出帆船競技。[7]
1983年,他跟女兒特里娜·埃爾夫斯特倫搭檔,參加托納多級比賽,出乎預料地贏得歐洲冠軍。次年,兩人參加洛杉磯奧運會,成為奧運史上第一對父女組合,特里娜也是當屆該項目唯一的女選手。兩人最終獲得第4名,與獎牌失之交臂。次年,兩人在世錦賽上獲得銅牌,此時距離他第一次登上世錦賽領獎台已經29年。1988年,他再次跟特里娜一起參加奧運會,名列第15。這是他第八次參加奧運會,與第一次相距40年。[6][7][8]
跟同時代的奧運選手一樣,埃爾夫斯特倫是業餘運動員。他的主業是經營一家房屋建造公司。1952年奧運會後,他在部隊服兵役18個月。退役後,他繼續經營之前的建築公司,又在1954年創辦埃爾夫斯特倫帆船公司,在自家房屋裡跟朋友們一起製造帆船,逐漸發展為知名品牌,直到1976年將多數股權出售給漢斯·福格和亨寧·奧爾森(Henning Olsen)。[3]:52[9]
埃爾夫斯特倫是熟練運用壓舷技術和開展針對性體能訓練方面的先驅,為帆船競技發展為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體力運動奠定了基礎。他製作了第一款專為帆船運動員設計的救生衣,所發明的自動排水器至今仍被廣泛運用。他第一個製作和操作有吊索的單人小艇。他撰寫的《埃爾夫斯特倫解讀帆船競速規則》(Elvstrøm Explains the Racing Rules)是通俗易懂的規則參考書,被譽為帆船運動員的聖經。[2][4][5][7][10]
埃爾夫斯特倫與妻子安妮(Anne)生有四個女兒:皮婭(Pia)、斯蒂娜(Stine) 、吉特(Gitte)、特里娜。他晚年罹患巴金森症候群。2016年12月7日,在海勒魯普家中去世。[10]
Remove ads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