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保羅·科埃略

巴西作詞家和小說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保羅·科埃略
Remove ads

保羅·科埃略·德·索薩(葡萄牙語:Paulo Coelho de Souza發音:[ˈpawlu kuˈeʎu],又譯柯艾略科爾賀;1947年8月24日),是一位巴西填詞人小說家,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成為世界知名作家。

快速預覽 保羅·科埃略, 本名 ...

生平

保羅·科埃略出生於巴西里約熱內盧,幼時就讀於耶穌會學校,青少年時期曾夢想成爲作家,後從父母之意就讀法律院校。1970年,科埃略進修一年後放棄學業成爲嬉皮士,游歷南美北非墨西哥歐洲各地並開始娛樂性用藥。他於1972年回到巴西,開始為埃莉斯·蕾吉娜英語Elis Regina麗塔·李英語Rita Lee以及巴西偶像勞爾·塞沙斯英語Raul Seixas填詞。[1]

1974年,科埃略因涉嫌參與無政府主義社會運動,遭到巴西軍政府當局短暫監禁。

保羅·科埃略與妻子克里斯蒂娜·奧伊蒂西卡英語Christina Oiticica現居於里約熱內盧。

作品

科埃略的出版作品被譯成約80種語言,行銷愈170個國家和地區,銷量超過1億4千5百萬冊。[2]他曾於不同國家獲得數個文學獎項與提名,如以《薇若妮卡想不開英語Veronika Decides to Die》提名2003年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

科埃略廣爲人知的作品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部小説據信印刷逾1千1百萬冊、譯成40餘種語言——講述一位牧羊少年遊歷北非的人生醒悟。美國好萊塢影人勞倫斯·菲什伯恩亦計劃將《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搬上大銀幕。[3]

科埃略的其他作品有《朝聖英語The Pilgrimage》《主神的使女們英語The Valkyries》以及《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葡萄牙語Na Margem do Rio Piedra Eu Sentei e Chorei》等等。[1][2]

更多資訊 年份, 中文 ...
Remove ads

批評

在其公眾暢銷書作家的形象之下,科埃略在巴西文學界引發諸多爭議,被認為缺乏真正的作家精神,作品太過簡單、太過自我意識,甚至有評論直指其過於商業化、過於市場導向。他在巴西文學院的競選活動則是其中最大的爭議性話題。[來源請求]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