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保羅·杜美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第14任总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約瑟夫·阿塔納斯·加斯東·保羅·杜默[註 1](Joseph Athanase Gaston Paul Doumer,法語發音:[pɔl dume];1857年3月22日—1932年5月7日),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第14任總統,也曾在1897至1902年間出任第10任法屬印支總督。他總統一職於1931年6月13日上任,1932年任期內遭暗殺身亡。
Remove ads
生平
保羅·杜美出生於法國法國康塔爾省歐里亞克(Aurillac),畢業於國立巴黎工藝技術學院[1]。1877年在芒德擔任一名數學教授。1878年與布蘭什·里切爾(Blanche Richel)結婚,兩次結識於學院。生有八個孩子,5個在戰爭中陣亡。
從1879年到1883年他在勒米爾蒙(Remiremont)任教授,後在報社Courrier de l'Aisne任首席編輯。1889年作為約訥省激進黨人選入眾議院,以善於理財著名。1895年在萊昂·布爾茹瓦內閣中擔任財政部長,推行徵收所得稅。1897年任法屬印度支那總督,被法國人視為最活躍最有效率的印度支那總督之一。
杜美於 1897 年至 1902 年間擔任法屬印度支那總督。他上任時,各殖民地每年損失數百萬法郎。他決心扭轉局面,對鴉片、酒和鹽貿易徵稅。無法或不願繳納這些稅款的越南人、柬埔寨人和寮國人失去了房屋和土地,並常常成為按日支薪的臨時工。他將印度支那變成法國商品的市場和法國商人有利可圖的投資來源。[2] 杜美開始著手裝備印度支那,特別是首都河內,使之擁有現代化基礎設施。在他執政期間,河內建造了綠樹成蔭的大道和大量的法式殖民地建築。河內的龍編橋(當時稱杜美橋)和大皇宮是他在任期間下令修建的大型計劃。二戰末期,這座宮殿被美軍空襲摧毀。這座橋倖存下來,並成為越戰期間美國飛行員的著名地標和目標。
1902年重返眾議院,1912年代表科西嘉進入參議院。1927年—1931年任參議院議長和預算委員會主席。1921年1月至1922年1月和1925年12月至1926年3月任財政部長,1931年5月13日當選總統,妥善的處理了安德烈·馬奇諾和阿里斯蒂德·白里安逝世而引起的內閣危機,1932年在所羅門羅斯柴爾德公館被俄國無政府主義者保羅·戈爾古洛夫刺殺身亡。
注釋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