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修昔底德

古希臘歷史學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修昔底德
Remove ads

修昔底德古希臘語Θουκυδίδης拉丁語Thucydides,約前460年—約前400年)亦譯作修斯底德修昔提底斯),是古希臘歷史學家和思想家,以《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傳世,該書記述了西元前5世紀斯巴達雅典之間的戰爭。

快速預覽 修昔底德 Θουκυδίδης, 出生 ...

由於修昔底德在史料搜集和因果分析方面態度嚴謹,他被譽為「科學歷史之父」。他同時也是政治現實主義[2]學派的奠基人。該學派認為,無論是個人的政治行為,還是國家之間關係的後續發展,最終都由恐懼與自身利益所驅動和塑造。修昔底德因而被視為政治學中現實主義流派的開創者。他主張,通過認識人性,可以解釋人類在瘟疫、屠殺等災難中的行為。

直到今天,修昔底德的著作仍被世界各地的大學和軍事院校廣泛研究。其中,《米洛斯對話》至今仍是國際關係理論中最為重要的文本之一;而《伯里克利葬禮演說》(Pericles' Funeral Oration)也在政治理論、歷史與古典研究領域被廣泛引用[3]

Remove ads

生平

修昔底德出生於雅典,他的父親奧洛羅斯在色雷斯擁有金礦。修昔底德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曾師從演說家安提豐、哲學家阿那克薩哥拉等人。他的世界觀深受雅典「黃金時代」的政治、文化生活以及當時自然科學成就的影響。西元前424年,他作為雅典的將領之一,率領七條戰船前往援救雅典在色雷斯的殖民地安菲波利斯,但因該城已被斯巴達人搶先占領而失利,修昔底德因此獲罪,被驅逐出雅典。直到二十年後,他才得以重返故鄉。數年之後,他在色雷斯遇刺身亡,但亦有人認為他死於雅典。

著作

修昔底德所著《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共分八卷:第一卷回顧希臘的遠古歷史,通常被稱為「述古篇」;第二至第四卷記述戰爭前九年的歷史(自西元前431年起,每卷大致涵蓋三年),其中他親歷的安菲波利斯事件記載於第四卷;第五卷敘述戰爭第十至十六年的情況,包括尼基阿斯和約、米洛斯對話等;第六、第七卷則記述第十六至第十九年的歷史,重點是西西里遠征;最後一卷記述戰爭第十九至第二十一年的情況。這種卷次劃分多半出自後世編者之手。修昔底德在書中提到,他自戰爭伊始便立志記錄這場希臘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戰爭。西元前424年被放逐後,他置身於交戰雙方之外,以更客觀的立場觀察戰爭進程。從全書來看,他原本意圖寫完整個戰爭的過程,但因其去世,記述至西元前411年戛然而止。書中某些部分僅作過渡或銜接,也顯示出尚未最終加工定稿的痕跡。

修昔底德比希羅多德年輕約二十歲,但他的史書與希羅多德相比,已代表了一個新的時代。從嚴格意義上說,希臘真正的歷史學作品始於修昔底德。希羅多德的《歷史》仍夾雜著大量傳說和故事,而修昔底德自始即有完整的寫作計劃,並將「歷史真實」置於首位。他將國家內部鬥爭與歷史發展聯繫起來,力求探尋歷史規律,而非像希羅多德那樣強調神祇或外在因素的作用。在史實敘述中,修昔底德嚴格遵循史家直筆的原則,既不輕信傳聞,也不因個人好惡而歪曲事實。他極少直接下結論,而是讓讀者自行從敘述中判斷。他既不因被伯里克利放逐而懷恨在心,也不因身為雅典公民而袒護雅典。由於他記述的多為當時親歷或親聞之事,史料一般無問題。後世學者凡能以其他材料加以印證的部分,都證明其可信,因此這部著作被視為關於伯羅奔尼撒戰爭最早且最詳實可靠的一手資料。

在文風上,修昔底德簡練直白,部分篇章甚至顯得平鋪直敘。他避免以故事化的手法描繪史實,而多用自己的語言複述歷史人物的演說,他認為這樣做是為了留存後世,而非為當下博取喝彩。據古希臘作家盧奇安記載,著名演說家德摩斯梯尼曾親手抄寫《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八次。此書對後世影響深遠,古希臘歷史學家阿里安,羅馬史學家薩盧斯提烏斯塔西佗都從中汲取過養分。[4]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