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假借

漢文字構成和使用方式之類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假借
Remove ads

假借是漢字學的一個術語,指的是借用某一個已有的漢字,來記錄與其音同或音近的詞。一個字用來記錄與其音同或音近的詞,就稱之為假借字;與之相對,一個字用來表示本義或其引申義,就稱為本字。例如:「高尚」、「崇尚」中的「」字是本字,「尚且」中的「」字是假借字;「技巧」、「靈巧」、「巧合」中的「」字是本字,「巧克力」中的「」字是假借字。[1][2]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闡發「六書」,假借即為其中之一。不過許慎所說的「假借」的範圍更大,包括今人所說的詞義引申和廣義的假借,這一說法也被部分乾嘉學派學者繼承。今人則嚴格區分這兩種現象。[3][4]

廣義的假借包括兩種情況:被記錄的詞有通行的本字,即「本有其字」,這種情況稱為通假;被記錄的詞沒有通行的本字,「本無其字」,這種情況就是狹義的假借。兩種情況之間的界限有時較為模糊。[5][6]本條目主要論述狹義的假借。

以下情況常常用假借字來記錄:意義較為抽象,難以直接造字的詞,如「」的本義是一條河,借用表示第二人稱代詞聯綿詞,如「猶豫」、「望洋」、「從容」;外來語音譯詞,尤其是人名、地名,如「比丘」、「沙發」、「加拿大」。[7]

Remove ads

字詞間的任意性

假借時,借用哪一個音同或音近的字來記錄,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同一個詞,不同文獻可能選擇不同的字來記錄。例如:第二人稱代詞,可以借「」或「」;限制性副詞,可以借「」或「」;遲疑不決的樣子,可以借「猶豫」、「游預」、「猶與」等字;中國古代東海中的島嶼,可以借「琉球」、「流求」、「留仇」、「流虬」等字來記載。[8]

反過來,同一個字,可能在不同文獻中記錄不同的詞。例如「」字,本義為竹筐,在「受益匪淺」中被借用表示否定副詞(這個詞也假借「」字來記錄),在《詩經·匪風》中又被借用表示指示代詞(這個詞也假借「」字來記錄)。[8]

久假不歸

假借義長期用某一個字來表示,甚至成為這個字的常用義,這種現象就稱為久假不歸。在這種情況下,字的本義(含引申義)有可能廢棄、消失,也有可能分化出去,另造一字來表示。[9]

更多資訊 例字, 假借義 ...

後起本字

一個字本來用假借字表示,後來又為其另造新字。這種後造的本字就稱為後起本字。[10]

更多資訊 例字, 本義 ...

部分假借字有後起本字,但後起本字鮮有人使用,仍慣用假借字記錄。如「」的本義是蓑衣,後來假借表示衰弱,有後起本字「𤸬」,但極少人用。[12]

漢字衍生文字

在受漢字影響的其他語言文字體系中,也存在假借的情況。例如,日本漢字中的諸多人名、地名、外來語詞,都用假借字記錄,如卑彌呼 Himiko護謨 gomu,這在日語研究中稱為「當字」。萬葉假名亦可視為系統化的假借字。[13]方塊壯字也常用假借,如「𥱹」的本義是竹筒,假借表示磨子。[14]

來源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