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國際準備貨幣

可在國際間充當交易媒介、計價單位與價值儲藏的貨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储备货币
Remove ads

國際準備貨幣(英語:reserve currencyanchor currency)是指被多國政府或機構大量持有,作為外匯存底貨幣。在國際市場上進行如石油黃金等商品的貿易時,也常使用國際準備貨幣來計價。

Thumb
國際準備貨幣(美元歐元日圓英鎊
Thumb
1美元硬幣

由於其他國家都需要兌換國際準備貨幣來購買商品,並且還需支付一定數額的交易費用。(對於主要貨幣來說,相對於日用品的價格,這樣的交易費用微不足道。)這樣國際準備貨幣的發行國就能夠以相對低廉的價格購買日用品。另外由於對國際準備貨幣的巨大市場需求,發行國還可以以相對優惠的利率借款。

歷史

國際準備貨幣的出現可以追溯上千年。這些貨幣受到廣泛認可,並被用於跨國交易中。古代的各地區都有地區性的國際準備貨幣,例如在10-13世紀的東亞,宋朝銅錢長期充當了宋朝周邊各國的國際準備貨幣,由於宋朝銅錢信用佳,被大量走私到東南亞和西亞,而當時的遼國、金國、西夏、越南、朝鮮和日本更停用自己的通貨,改用宋錢[1]。其他地區歷史上的國際貨幣包括古希臘德拉克馬古羅馬迪納厄斯、中世紀的拜占庭蘇勒德斯伊斯蘭金迪納爾文藝復興時代威尼斯達克特及17世紀的荷蘭盾等,現代的國際準備貨幣包括英鎊美元

17世紀時,隨著荷屬東印度公司佔據了史無前例的世界貿易主導地位,荷蘭盾實際上成爲了第一個全球性的國際貨幣。[2]但要到19世紀中葉,隨著各國紛紛設立國家中央銀行及國庫,以及世界經濟連接愈發密切,才出現現代意義上的國際準備貨幣概念。到了19世紀60年代,大多數工業化國家都效仿英國,將其貨幣與金本位掛鉤。當時,英國是世界最大的工業產品和服務業的出口國,全世界60%的貿易額以英鎊計價。英國銀行也在海外進行擴張,倫敦成爲世界保險業大宗物資市場的中心。英國資本也是全球跨境投資的主要來源。英鎊因此成爲了世界商業交易的標準貨幣。[3]

在第一次大戰爆發後,許多國家放棄了金本位制度。兩次大戰之間,曾有嘗試將國際金融體系帶回金本位。英國在1925年立法重新樹立金塊本位制度,[4]並有許多國家效仿。這一舉措暫時取得穩定,後轉爲通貨緊縮,但由於經濟大蕭條及其他因素,世界貿易大幅萎縮,因此造成金本位貶值。市場對英鎊的投機狙擊迫使英國在1931年完全放棄金本位。[5][6]到了30年代中期,許多國家施行了關稅及封閉經濟政策,英鎊也失去了其作爲唯一全球國際準備貨幣的地位。[7]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了新的世界金融體系——布列敦森林制度。美元在該體系中居於中地位,美國政府許諾別國央行可以將美元儲備以固定匯率兌換黃金。歐洲國家和日本為了促進出口和經濟發展,有意使其貨幣貶值。

在60及70年代再起,布列敦森林制度曾遭受挫折,其原因根據特里芬困境理論是當一國的國家貨幣同時成爲世界國際準備貨幣時,其短期國內目標與長期國際目標會發生衝突。

二十世紀後期,隨著日本和德國的經濟發展、德國統一以及歐洲一體化的進程,日圓、德國馬克以及後來的歐元都相繼成爲美元、英鎊以外的重要國際貨幣,其中歐元已成爲排在美元之後的第二大國際貨幣和國際準備貨幣。

近期,特別是亞洲的一些國家,外匯存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準,而其中大部分是美元。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不少國家選擇減持美元資產,美元的國際準備貨幣地位進一步削弱[8]。當然,美元被認為仍將在未來很長時間中繼續作為主要的國際準備貨幣[9]。2009年3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發表《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一文,提出建立超主權國際準備貨幣,引發了國際上改革國際金融體系的熱議[10]。2009年6月16日,俄羅斯官員表示,他們可能會更多的選擇金磚四國的貨幣作為國際準備貨幣[11]。但是最後,金磚四國的公報裡並沒有提及這一議題[12]

Remove ads

國際準備貨幣

Thumb
1995-2005年主要國際貨幣在國際外匯存底中所占比重
Remove ads

理論

經濟學家對於單一貨幣是否可以始終控制世界經濟爭論不休[13]。不少人認為,由於網絡外部性,一種貨幣可以長期保持霸主地位,特別是在貿易和國際債務上。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