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傾食症候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傾食症候群(英語:Dumping syndrome),指食物(尤其是糖類)過快地由胃部進入十二指腸。該病症亦稱為胃排空過快[1],多與胃部或食管的手術後狀況相關,但也可繼發於糖尿病或特定藥物的使用;其病因在於胃與十二指腸之間的閥門——幽門括約肌缺失或功能不全[2]。
根據的症狀出現時間,傾食症候群可分為兩種類型。早期傾食症候群發生於餐後10至30分鐘,源於大量食物突然從胃部進入腸道後引發了液體快速流入[1]。由於胃部排空高滲透壓內容物(尤其是糖類),小腸迅速擴張。這導致液體向腸腔轉移,引發血漿容量收縮和急性腸管擴張,從而出現症狀[3]。可能引發滲透性腹瀉、小腸擴張導致的痙攣性腹痛以及血容量降低。
晚期傾食症候群發生於餐後2至3小時。其成因是糖分過度進入腸道,導致血糖水平升高,刺激胰腺釋放過量胰島素。胰島素的大量分泌會引起血糖濃度急劇下降,即所謂的餐後低血糖[1][3]。
Remove ads
症狀體徵
早期與晚期傾食症候群的症狀不同,且存在個體差異。早期傾食症候群的症狀可能包括[1]:
晚期傾食症候群症狀可能包括[1]:
約75%的傾食症候群患者表現為早期症狀,25%表現為晚期症狀。部分患者可能同時出現兩種類型的症狀[1]。
診斷
醫護人員診斷傾食症候群主要依據症狀。以下檢查也有助於確診傾食症候群並排除其他相似症狀的疾病[1]:
- 口服糖耐量試驗:該檢查用於評估胰島素與組織吸收葡萄糖的功能。醫護人員通常通過以下指標確認傾食症候群:
- 胃排空掃描術:該檢查需要患者攝入含有微量放射性物質的餐食。通過外部攝像頭掃描腹部以定位放射性物質。放射科醫生會測量餐後1、2、3和4小時的胃排空率。此檢查有助於確認傾食症候群的診斷。
醫護人員也可能會通過以下檢查來觀察食管、胃和上段小腸的結構[1]:
Remove ads
治療
傾食症候群的治療包括飲食調整、藥物治療,以及在少部分病例中採用手術治療。許多傾食症候群患者症狀輕微,通過簡單的飲食調整即可隨時間改善[1]。
減輕傾食症候群症狀的第一步涉及飲食和營養習慣的改變,可能包括[1]:
醫護人員可能會開具醋酸奧曲肽注射劑來治療傾食症候群症狀。該藥物通過延緩胃排空並抑制胰島素及其他胃腸道激素的釋放來發揮作用[1]。
如果傾食症候群是由先前的胃部手術引起,或其他治療無效,患者則可能需要手術治療。對大多數人而言,具體的手術方式取決於之前所接受的胃部手術類型。然而,用於糾正傾食症候群的手術常常效果不佳[1]。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