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元和詩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元和詩變是指從大曆,貞元詩壇的以大曆十才子為代表的「大曆體」[1]轉而演變到以俗奇為代表的元和體[2]。元和詩壇是唐朝的第二大高峰,較盛唐詩壇相比,元和詩壇也出現了一大批如韓愈,孟郊,元稹,白居易等優秀的詩人,引領著元和詩壇的創作。從創作上看,元和詩人試圖脫離盛唐的藩籬,大力求新求變,創作題材趨向於日常化,生活化,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而這些特點,已可目為宋詩之先鞭[3][4]。
風格
元和詩以俗奇為主要特徵,但具體到詩人個體,又有不同,但都體現了新變特徵。孟郊的寒奇、韓愈的雄奇、李賀的瑰奇、賈島的清奇。元白詩派以「平易」為特徵,張籍、王建平易中趨向雅正、白居易通俗、元稹則多綺艷之作。柳宗元,劉禹錫獨立於兩大詩派之外,但二人亦有新變之處,例如劉禹錫的采民歌而作的《竹枝曲》。[5]
形成
元和詩壇繼承了吳中詩派的一部分特質,轉而將這部分特質發揮的更加明顯。而元和詩變是歷史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生處於中唐有志於詩的人,面對盛唐詩這座高峰,不得不推陳出新。清人詩說:「宋人生唐後,開闢真難為。」中唐的詩人們,為了繼承甚至超越前人,便不得不走向前人未走向的道路了。因而,元和詩變的產生,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體現
元和詩變的新變較前代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 創作目的的功利化。
- 語言文字的通俗化。
- 詩體風格的散文化。
腳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