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克里斯多福·沙伊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克里斯托弗·沙伊纳
Remove ads

克里斯多福·沙伊納(德語:Christopher Scheiner,1573年或1575年7月25日—1650年6月18日)是一位因戈爾施塔特耶穌會神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

Thumb
克里斯多福·沙伊納

簡歷

奧古斯堡/迪林根:1591年-1605年

1573年(或1575年)7月25日,沙伊納出生在靠近士瓦本明德爾海姆附近的馬克特瓦爾德,曾經的哈布斯堡王朝領地-布爾高候國(Markgravate Burgau)。1591年至1595年10月24日曾就讀於耶穌會聖薩爾瓦托文法學校(St. Salvator),並作為一名修辭學教師畢業,1595年10月26日被耶穌會分派到萊希河畔蘭茨貝格。在當地神學院魯珀特·賴因德爾(Rupert Reindl)神甫的指導下,進行了二年(1595年-1597年)見習期修行。1597年-1598年在奧古斯堡完成了初級修辭學修習。他在耶穌會曼希沃·斯托(Melchior Stör)神甫前立下首個誓言,後收到奧古斯堡副主教塞巴斯蒂安·布羅伊寧(Sebastian Breuning)的次級神職任令。1598年-1601年,他花了二年時間在因戈爾施塔特學習哲學(形上學數學)。1603年發明了伸縮繪圖器(pantograph)[1],一種可縮放複製圖樣和圖紙的工具。1603年-1605年,他主要在迪林根耶穌文法學校教授拉丁文,多年的教學為他贏得了文學碩士(Magister Artium)的頭銜。

Thumb
伸縮繪圖器
Remove ads

因戈爾施塔特:1605年-1617年

從1605年到1609年秋天,沙伊納在因戈爾施塔特鑽讀神學。由於伸縮繪圖器的發明,他已有了非凡的名聲和地位,巴伐利亞威㾾五世公爵甚至邀請他到慕尼黑演示他的發明。

1609年3月14日,他被馬庫斯·萊雷西斯(Marcus Lyresius)任命為助祭。1609年6月30日,沙伊納完成了他的首部研究著作—《神學論綱》(Theses Theologicae)及答辯文(神學博士)。1609年4月18日,他又收到艾希施泰特(Eichstätt)副主教萊雷西斯任職令,並與約翰尼斯·佩雷修斯(Johannes Pelecius)神父一道前往埃伯斯貝格(Ebersberg)作任前修戒。1610年-1616年/1617年期間,沙伊納接替因戈爾施塔特耶穌會約翰內斯·蘭茨(Johannes Lantz)擔任數學物理天文學)和希伯來語教授,講習太陽日晷、實用幾何、天文學、光學和望遠鏡

1611年,沙伊納觀察到了太陽黑子,次年在奧古斯堡發表了阿佩萊斯信稿。德國銀行家政治家天文學家馬克·韋爾瑟(Mark Welser)持有前三封發自奧古斯堡的阿佩萊斯信稿。這些信件為後來伽利略發表有關太陽黑子之信回應阿佩萊斯信稿後,二人間所產生的不愉快紛爭提供了原因之一。1614年沙伊納與約翰·格奧爾·洛克希德爾(Johann Georg Locher)在因戈爾施塔特發表了《數學研究》(Disquisitiones mathematicae),1615年在奧古斯堡發表《橢圓形的太陽》,並與他的學生格奧爾·舍恩伯格(Georg Schönberger)在因戈爾施塔特發表了完整論述日晷的《Exegeses fundamentorum gnomonicorum》;1617年也是在因戈爾施塔特又發表了《天體反射》(Refractiones coelestes);1617年7月31日,沙伊納向因戈爾施塔特鎮的約翰內斯·曼哈特神甫起誓效忠,並立下樂貧、貞潔、順從的誓言。同年,他希望到中國去傳教。高級神甫穆蒂奧·維特勒斯齊(Mutio Vitelleschi)曾致信沙伊納,希望他繼續留在歐洲鑽研數學。1617年/1618年冬,在馬克西米連三世的召喚下,沙伊納回到了奧地利因斯布魯克

因斯布魯克/弗萊堡/尼斯:1617年-1624年

1614年11月後,馬克西米連三世大公數次召喚沙伊納赴因斯布魯克商討天文和數學問題。大公得到了一架裝有二片凸透鏡,但圖像顯示顛倒的天文望遠鏡。沙伊納在該望遠鏡中添加了第三片透鏡,製作出一架可讓馬克西米利安站立觀看他那美麗綿延國土的地面望遠鏡。沙伊納在因斯布魯克開發出了一種可攜式暗箱,此外,還製作了一種適合步行的暗箱。

在1618年馬西米連三世死後,奧地利的利奧波德五世大公(Leopold)成為帝國在蒂羅爾(Tyrol)和上省(Upper Provinces)的繼任者,如同前任馬克西米連一樣,利奧波德五世也非常信任沙伊納神甫。1619年,沙伊納在因斯布魯克發表了《眼睛:光學的基礎》一書,該書早先寫成於因戈爾施塔特,包含了很多對眼睛生理性質的新見解,其內容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紹眼睛的解剖;第二部分解析眼內光線的折射;第三部分講述視網膜和視角的作用原理。沙伊納曾一再採用觀察和實驗的方法,同之前的克卜勒一樣,他也發現視網膜是視覺所在地,而視神經則負責將圖像從視網膜傳至大腦。沙伊納與利奧波德維交往甚密,對此,特勒斯齊神甫曾致信指責他在因斯布魯克頻繁乘坐豪華馬車出入宮殿!1620年-1632年,利奧波德五世大公與沙伊納神甫之間有著大量的書信往來,其中一封1626年寄給利奧波德的信中,沙伊納告訴大公,伽利略不承認他對太陽黑子的研究。

在利奧波德的收藏中也保存有第谷·布拉赫伽利略·伽利萊的作品:1618年5月23日伽利略寄給利奧波德的一架望遠鏡以及一篇有關太陽黑子的文章-《論潮汐》(Discorso del Flusso e Reflusso del Mare)。

沙伊納曾受託負責建造因斯布魯克新耶穌教堂,1624年7月工匠們開始建造屋頂,但到9月份,教堂走廊中間部分和朝街牆壁突然坍塌。根據新的決定,教堂不得不轉向90°重建。

十七世紀初弗萊堡大學逐顯沒落,為此,利奧波德大公在1620年11月16日召集了一批耶穌會神甫到弗萊堡,當然在所有人中,迄今為止最優秀的克里斯多夫·沙伊納也被召募至該大學教授數學。但在1621年春,沙伊納突然被莫名地召到尼斯:事實上是弗次瓦夫主教-奧地利查理大公(德語名:卡爾)想讓他來做懺悔神父。不久後,查理大公在沙伊納的陪伴下從布里克森(Brixen)旅行至維也納,由於三十年戰爭,1621年-1622年他倆只得暫留在維也納,沒能返回尼斯。1623年2月,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四世選派查理大公出任葡萄牙總督,沙伊納則被任命為尼斯一所新修道院院長。查理大公去了馬德里,而沙伊納不得不到羅馬為修建新修道院募集資金。沙伊納在羅馬逗留時間本應不長,但實際卻一呆九年。他在《奧爾西尼的玫瑰或太陽》一書中曾寫道:他被派到羅馬接受教宗的召見...(ad summum pontificem, ob certa peragenda negotia);而其它一些書中則認為沙伊納作為一位天文專家因伽利略的原因,而被召至羅馬;或他感到轉會尼斯可能是對他的一種懲罰。直到13年後,他才取道維也納回到尼斯,其間又在維也納又停留了一段時間。.

Remove ads

羅馬:1624年-1633年

Thumb
沙伊納觀察太陽黑子的儀器(印製於1626年-1630年)

1624年沙伊納抵達羅馬後,看到了伽利略於1623年發表的《試金者》(Il saggiatore)一書,書中指責沙伊納抄襲了他的發現(太陽黑子的研究)。沙伊納的朋友們要求他寫一本有關太陽觀察的書,他自己也想反駁對他的剽竊指控。1626年-1630年他撰寫了闡明多年勤奮觀察的結果-《奧爾西尼的玫瑰,或太陽》一書,全名應為《奧爾西尼的玫瑰,或太陽的變化及所觀察到的光斑黑斑的形狀》(Rosa Ursina, sive sol ex admirando facularum & macularum suarum phoenomeno varius)。該書共分四冊,其中第一冊討論了有關誰先發現太陽黑子的問題;第二冊不僅介紹了望遠鏡、各種投影及太陽目視鏡 ,也將望遠鏡的物理光學與眼睛的生理光學作了比較;第三冊則羅列出他觀察太陽黑子所收集的各種數據;第四冊由二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再次討論了太陽黑斑、光斑等現象,計算出太陽自轉周期有27天,自轉傾角為7度;在第二部分中,沙伊納引用了眾多來自《聖經》及教會神父和哲學家著作中的段落和言論,以證明他的地心說觀點符合天主教教義。

Thumb
觀察到的太陽黑子

1633年6月22日,伽利略受到審判,儘管連亞里斯多德派也發出了抗議聲,但伽利略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主張。沙伊納在這場審判中其實並沒發揮過任何影響,審訊文件中只提到一條伽利略已放棄哥白尼學說的簡單記錄。當伽利略受審時,沙伊納仍在羅馬,作為一名未來的神父住在神學院。

在羅馬期間,沙伊納共撰寫過三部著作:有關太陽黑子的《奧爾西尼的玫瑰或太陽》,也是一部他長期來從事太陽黑子研究的標準著作。該書由天文贊助人—勃拉西諾公爵(Bracciano)保羅·喬達諾·奧爾西尼(Paolo Jordano Orsini)私人出資,於1626年-1630年在他的城堡中出版。書名中奧爾西尼的(Ursina)一詞源自拉丁詞烏爾西努(ursinus),是一雙關詞,也意指一頭熊的,像熊一樣的,因此,很多作品中,除有沙伊納正在觀察、所用工具儀器和月面地圖等精美插圖外,通常也有一幅熊的插圖。其它二本是:1632年/1633年發表的介紹1603年所發明伸縮繪圖器的《縮放繪圖》(Pantographice)和1651年在他去世後發表的反日心說的《歷史》(Prodromus)。

1629年和1630年,沙伊納在羅馬觀察到了一系列的幻日日暈,包括1630年1月24日同時出現的上述天象[2],這些都寫入了日後對勒內·笛卡爾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產生過極大影響的《幻日》(Parhelia)一書中,另外,他還觀測到了1633年4月8日的日食

Remove ads

維也納:1633年-1637年

1634年1月21日穆蒂奧·維特勒斯齊神父在維也納給沙伊納發去了一封信,為此,沙伊納不得不在1633年12月至1634年1月間趕赴維也納。他不願回尼斯,但在維也納,《奧爾西尼的玫瑰或太陽》一書所帶來的收益並不穩定。

尼斯:1637年-1650年

1637年11月15日,沙伊納回到了西利西亞尼斯,他在尼斯主要身份為勸告者、教區首席神父參贊、學生導師和聽告解神父。1650年6月18日他在尼斯去世,他的訃告這樣描述:由於戰爭,沙伊納不得不帶著全部的天文儀器逃離尼斯而長期逗留在維也納。他通常很早起床閱讀寫作,親手料理花園和栽種樹木。這篇訃告的作者讚揚沙伊納謙遜和貞潔,同時也指出他被許多人羨慕並與「嫉妒者作鬥爭」[1][3]

著作

Thumb
1631年發表的《縮放繪圖》
Remove ads

遺產

為紀念克里斯多夫·沙伊納,以他的名字命名了馬克特瓦爾德一所小學、一條街道、懸掛在市政廳大樓上的一塊牌匾以及一座瞭望塔;在因戈爾施塔特,有一所克里斯多夫·沙伊納中學;在慕尼黑一條到大學天文台的街道和柏林(夏洛滕堡)的一條馬路也以他的名字命名。1999年在因戈爾施塔特鑄造了一面印刻有沙伊納頭像的硬幣(直徑35毫米)。另外月球上有一座以沙伊納之名命名的隕石坑(直徑:110公里[68英里],坑壁落差高度:5500米[18000英尺],由里喬利命名);2005年奧地利發行了沙伊納紀念郵票;展出在因戈爾施塔特鎮博物館的一幅沙伊納油畫像(1732年)和迪林根研究圖書館的一幅沙伊納壁畫(畫家伊格那斯·席林創作,1702年-1773年)。

另請參閱

  • 耶穌會科學家列表
  • 羅馬天主教科學家教士列表

備註

參考書目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