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全部大寫
僅使用大寫字母的書寫方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在字體排印學中,全部大寫(又作全大寫)指在字母文字中,全用大寫字母書寫的文本或字體。「全部大寫」可以用於強調單詞或短語。全部大寫常見於書本封面上的標題、廣告以及新聞標題。較短的全部大寫的文字比混合大小寫的文字更加醒目。[1]全部大寫也可以用來表示首字母縮略字。
![]()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18年6月19日) |

在字體排印學中已有關於全部大寫文本可讀性和易讀性的研究。20世紀起的科學研究普遍表明全部大寫的可讀性和易讀性比小寫文本要差。[2][3]同時,由於全部大寫常常被用來記錄說話人的吼叫的文化原因,將文本轉換為全部大寫使其看起來更加地有威嚇意味且使人感到厭惡。[4]全部大寫文本在漫畫書中很常見,在老式的電傳系統和無線電通信系統中也很常見,這些系統通常根本不會區別字母的大小寫。[5][6]
在專業性文件中,人們通常更喜歡使用小型大寫字母的形式來使用全部大寫,以此強調關鍵詞或者首字母縮略詞(亦可用斜體或更少見的粗體)。[7]同時,習慣上使用全部大寫時會輕微地加寬字母間距(大約點高度的10%)。[8]一些數字字體由於這個原因自動包含了大寫字母的間距。[9]
Remove ads
與吼叫的聯繫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
用全部大寫書寫的文本信息在社群媒體中時常被認為是吼叫或其他不禮貌的爭論行為,這在1980年代網路化電腦出現起成為主流的解釋。然而,類似的解釋在電腦時代前的書面資料早已存在,某些資料甚至已有一世紀以上的歷史。在大量的文學作品中,都給出了用大寫字母進行呼喊的例子。以下資料可能與大寫字母的歷史有關從Stack Exchange discussion on all-cap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可看出:
- 1856年4月17日,南卡羅萊納州的《約克維爾詢問報》使用了 「這次他用大寫喊了出來」 (This time he shouted it out in capital letters) 的表述。
- 1880年的《標準演說家和口才家》 (The Standard speaker and elocutionist) 一書中有一節題為「喊話風格」(SHOUTING STYLE),其中指出:「在讀本中很少需要這樣的風格,但在任何意味著召喚或命令的地方,使用大寫是適當的。作為例子,請注意以下用大寫字母標出的選段,這些是強調喊話的適當位置。」
- 1958年9月6日出版的《書商:圖書貿易機關》(Bookseller: The Organ of the Book Trade) 一書中寫道:「用小寫字母書寫,而非用大寫字母喊叫。這樣對任何沉思的人來說都是愉快的」。
- 2014年,新共和週刊中一篇關於網路禮儀的文章,題為 「大寫字母如何成為網路上的罵人法則」,[10] 其中指出:
Remove ads
用法
在小寫字母於公元8世紀發展起來之前,用拉丁字母寫的文本只有一種形式,即現在認為的大寫字母。
在20世紀20年代之前,大寫字母被廣泛地用於報紙的新聞標題上。到20世紀90年代,超過四分之三的西方報紙已經在使用小寫字母印刷新聞標題了。關於全部大寫使用的討論聚焦於全部大寫更好的強調性和小寫字母更好的易讀性。[2]柯林·威爾頓的一項研究召集了224個閱讀者分析新聞標題的樣式,最後得出了「大寫字母新聞標題明顯比小寫字母行文標題的易讀性更低」的結論[13]
全部大寫的姓氏常見於法語國家,用來將姓氏和餘下的其他名字區別開來。[14]這一行為在國際賽事及日語中當用羅馬字來書寫姓名時亦常見。[來源請求]
2013年4月,美國海軍廢除了全部大寫的信息系統,這個系統始於19世紀50年代,那時電傳只有大寫字母的形式。[15]由全部大寫向大小寫混合的信息系統的轉換幫助美國海軍每年節省約2千萬美元,也使其更好地與現代網絡協議對接。[15]
可讀性
另見

查看維基詞典中的詞條「capital letter」。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