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1980年代制定的一項旨在推廣種樹以提高綠化覆蓋面積的政策。
歷史
1979年2月23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經表決,宣布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植樹節,以此政策「鼓勵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改善環境,造福子孫後代」。
根據鄧小平的倡議,1981年12月第五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上《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審議通過。決議內容制定方案:在條件具備的地區,年滿11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除老弱病殘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義務植樹3至5棵,或者完成相應勞動量的育苗、管護和其他綠化任務。號召全國各族人民「人人動手,每年植樹,愚公移山,堅持不懈」。
1982年3月12日的植樹節,鄧小平在北京市玉泉山上種下義務植樹運動的第一棵樹,以宣傳推廣植樹運動。
1984年9月,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總則規定「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將植樹納入法律範疇。
Remove ads
活動
每年的植樹節,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政府都會組織公務員和政府工作人員參與植樹活動,一些企業和學校在政府的組織下也會參與植樹活動。在有山嶺或山丘的地區,植樹活動或會在山上舉行。而在城市地區,植樹活動可能會在已經規劃好即將作為綠化區域的地方開展,在活動進行的同時完成綠化工作。
成效
2009年據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統計,從全民義務植樹運動開展至2008年底,全中國共有115.2億人次參加義務植樹活動,累計種植538.5億株樹木。[1]
而現在由於中國科技業的發達,如螞蟻森林等植樹計畫更好地發揮了義務植樹的精神與概念,打破過去流於形式的植樹方式,現在由全民參與各種形式的植樹活動及綠化活動,如減碳生活等,再交由專業團隊種植[3]。2019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由衛星觀測研究,證實了中國的植樹計畫讓地球比20年前更綠化。[4]
植樹節爭議
過去從成效而言,運動對綠化率擴大的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進入2000年代時,植樹節逐漸流於形式。2010年,中國林業新聞網專題報導指稱,植樹節當天的活動有時或會成為政府單位和明星的宣傳推廣。大多由政府領導參與的植樹活動,都是事先就將樹種下去,然後植樹節當天領導用鐵鍬鏟上幾堆土澆水了事。植樹節過後種下的樹木無人打理以致枯死的不在少數。[5]2009年,千龍網建議,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本來就不應該只限制於植樹節當天,這樣的限制讓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形式化。[6]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