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溫布頓網球錦標賽
網球公開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溫布頓網球錦標賽(英語:The Championships, Wimbledon)常簡稱作溫布頓或溫網,是網球運動中歷史最長和最具聲望的公開賽。為每年度第三場大滿貫賽事,澳網、法網之後,美國公開賽之前。錦標賽通常於6月底至7月初在溫布頓的全英草地網球和門球俱樂部舉辦,是草地賽事的最高榮譽。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2年9月9日) |
溫布頓的郵政編號為SW19,故人們常用SW19指代本賽事。
歷時兩週的賽事經常因雨延遲,一旦下雨必須由球僮們拉起雨罩保護球場時,幾乎每年必定會碰上雨天也成為溫網的傳統。
Remove ads
歷史
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於1877舉行首屆賽事,時僅有男子單打比賽。場地全英草地網球和門球俱樂部(All England Lawn Tennis and Croquet Club)為私人俱樂部,成立於1868年7月23日,最初名為「全英門球俱樂部」。1884年增加女子單打和男子雙打比賽,女子雙打和混合雙打則在1913年加入。錦標賽在1922年從Worple路搬到了如今的Church路的場地。如同其他三項大滿貫賽事,溫布頓在1968年網球公開時代之前只對頂級的業餘選手開放。
英國人對溫布頓甚為驕傲,但也是其民族苦悶和幽默的來源:英國男性自1936年的弗雷德·佩里後再未獲得過單打冠軍,最近一次的英國女子單打冠軍也要回溯至1977年的弗吉尼婭·韋德。直到2013年安迪·莫瑞睽違77年後,英國男子球員再次在全英俱樂部舉起冠軍金盃。
1970年代末至80年代是網球運動的光輝期,不少網壇巨星都在溫布頓留下輝煌的紀錄。瑞典名將比約恩·伯格在1976至1980年締造的連續五屆單打冠軍曾讓人難望項背。1981年,當屆冠軍約翰·馬克安諾結束了博格的統治,又於1983和1984年拿下兩屆冠軍,三度稱王。1985年,年僅17歲的鮑里斯·貝克成為溫布頓史上最年輕的冠軍。80年代末期,貝克與斯特凡·艾柏格連續三年在決賽交峰,也被認為是溫布頓的經典戰役之一。
1990年代,皮特·山普拉斯在八年內破紀錄地七次奪標(1993至1995年三連霸、1997至2000年四連霸),獲封草地之王。
21世紀後,2003至2022年羅傑·費德勒、拉斐爾·納達爾、諾瓦克·喬科維奇和安迪·莫瑞四人包辦了19屆單打冠軍。費德勒在七年內六次奪標(2003至2007年完成五連霸),並於2017年八度封王。2008年,納達爾接連在法網與溫布頓奪冠,伯格之後再有球員達成,並於2010年二度達成。2011年,喬科維奇首度掄元後,在2014至2015、2018至2019年與2021至2022年三度衛冕成功(其中2020年因疫情取消)。地主球員莫瑞則在2013和2016年兩次奪冠。
其他名將如安德烈·阿格西、李察·克萊切克、戈蘭·伊凡尼塞維奇等人,都曾在中央球場完成一場場經典戰役,以耀眼的戰績成為溫布頓的歷史的一頁。
Remove ads
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以九屆溫網女單冠軍,數量曾笑傲男女選手,1982至1987年間連續奪得六座單打冠軍最令人讚嘆。納芙拉蒂洛娃在1982至1984年更同時獲得雙打冠軍。而當年納芙拉蒂洛娃與克里斯·艾芙特的爭霸堪稱網壇一大盛事,艾芙特的成就主要在於七屆法網冠軍。繼起的一代球后施特菲·葛拉芙七度贏得冠軍。
21世紀,女子網壇轉向強力打法,威廉絲姊妹維納斯與塞雷娜2000至2019年間共拿下十座冠軍,僅有四年出現未有姊妹的決賽。姊妹倆在溫網進行六次對決,更貢獻四場單打決賽,亦搭檔奪下六座雙打冠軍,堪稱2000年代網球最令人矚目的焦點。塞雷娜在2015年率先拿下第六座冠軍,同時完成她第二次的跨季大滿貫,並於2016年七度封后;維納斯則在2000至2009年間八次進到決賽。且兩人在2012年倫敦奧運拿下她們的第三面女雙奧運金牌;塞雷娜另贏得單打奧運金牌,完成生涯金滿貫。
2000年以前,美籍的張德培曾於1995年進入單打八強賽事。2010年後,台籍盧彥勳擊敗了美國名將安迪·羅迪克追平男單選手最好的八強成績,但敗給了諾瓦克·喬科維奇。
常年位居世界前十的名將李娜則分別於2006、2010和2013年闖入女單八強。2008年,當時排名百名開外,持外卡參賽的中國球手鄭潔於第三輪淘汰時任世界第一安娜·伊凡諾維琪,並且擊敗捷克好手妮科萊·瓦伊迪索娃成功晉級女單四強,創下百年溫網外卡選手的記錄。女雙方面,2006年鄭潔/晏紫和2013年謝淑薇/彭帥先後折桂,而謝淑薇又在2019、2021及2023年連續三次參賽皆贏得冠軍(2020年溫網未舉辦、2022年謝淑薇因傷缺席),成為第一位衛冕成功的亞洲選手。
球場
中央球場面對比賽過程中倫敦天氣的不可預知性,於2009年配有可摺疊的屋頂。一號球場在1997年經過一次大型重建後,從原先比鄰中央球場位置,遷移至一個新的可容納更多觀眾的專用場地。場外韓曼坡(Henman Hill)上配有巨幕,聚集未能進場的球迷觀戰比賽實況,為球員加油助威。二號球場則有「冠軍墳場」的稱號,在此地進行比賽的種子選手經常被排名較低的對手淘汰。曾經的受害者包括了安德烈·阿格西、安迪·羅迪克、羅傑·費德勒、瑪麗亞·莎拉波娃和皮特·山普拉斯。
傳統

每屆英國王室必定會出席觀賽,英國君主也可能親臨現場。伊莉莎白二世亦在1977年為贏得女單冠軍的英國球員韋德擔任頒獎嘉賓。目前的皇家贊助者由威爾斯王妃凱薩琳擔任並出席頒獎。
溫網是四大滿貫賽中唯一有規定球員衣著顏色的,參賽選手必須穿著「白色」球衣的嚴格規定曾多次引發爭議。大會在2013年要求羅傑·費德勒換鞋,因為他的鞋底是橙色不是白色,[1]2017年又要求大威廉絲在比賽中途更換紫色胸罩。[2]不少聲音皆要求大會摒棄過時守舊的思想,放鬆白色服飾的規定。[3]
此外,觀眾不能穿著短褲,因為被認為不禮貌;也不能戴帽子,因為這樣可能阻礙後排觀眾的視線。
溫網曾在決勝盤採取無限長盤制,必須領先對手兩局才能贏得比賽。2018年男單兩場四強賽都發生賽事無限延長的狀況,32歲南非好手凱文·安德森鏖戰五盤,其中決勝盤就打了將近3小時,最後纏鬥6小時36分鐘才以26比24擊敗美國重炮手約翰·伊斯內爾,創下大滿貫賽單打時間次長紀錄;另一場拉斐爾·納達爾和諾瓦克·喬科維奇也打了5小時15分鐘。而安德森在八強賽與四強賽都打滿五盤,耗時21小時才進入決賽的疲憊不堪狀態下,決賽被喬科維奇直落三橫掃。
賽後安德森和伊斯內爾都對這項制度表達異議,認為溫網應該考慮到選手,將規定改成和美網一樣的決勝盤搶七;全英俱樂部也在賽後檢討決勝盤制度,並於2018年10月正式公布自2019年開始,當長盤制打到12比12時,就會啟動搶七。從2022年法網開始,所有大滿貫賽事統一決勝盤6-6後採取搶十決勝。[4]
獎盃
男子單打冠軍將獲得一座18英寸高的鍍金獎盃,獎盃的最頂端有一個小鳳梨。[5]該獎盃通常被稱作「挑戰者盃」。
女子單打的獎品一個為直徑約19英寸的獎盤,通常被稱作「Rosewater Dish」或「Venus Rosewater Dish」(玫瑰露水盤)。
還有其他一些活動獎品。近幾年比賽的獎金(雙打獎金將被平分,單位英鎊)為: [6] [7]
冠軍得主
圖集
-
溫布頓中央球場的皇家觀眾席
-
溫布頓中央球場的人羣
-
溫布頓中央球場
-
在溫布頓球場在技術幫助下決定是繼續還是出局
-
溫布頓有史以來最長的比賽
-
溫布頓商店
-
溫布頓無票觀眾須知
-
溫布頓記分板
-
溫布頓記分板
-
溫布頓的比賽順序
-
溫布頓中央1號球場
-
溫布頓1號球場
-
溫布頓4號球場
-
溫布頓19號球場
-
溫布頓15號球場
-
溫布頓17號球場
-
溫布頓排隊橋
參見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