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兩裂狸藻

狸藻科狸藻属植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兩裂狸藻
Remove ads

兩裂狸藻學名Utricularia bifida),又稱挖耳草[1][2][3][4][5][6][注 1]耳挖草[1]金耳挖[1]割雞芒[1],為小型陸生狸藻屬食蟲植物。其種加詞bifida」來源於拉丁文bi-」和「fidum」,意為「兩點」,指其叉形的葉片。1753年,卡爾·林奈最先描述了兩裂狸藻。[8]

快速預覽 兩裂狸藻, 保護狀況 ...
Remove ads

形態特徵

Thumb
日本兩裂狸藻種群
Thumb
兩裂狸藻的花朵

兩裂狸藻為陸生草本植物[1][4],一年生[2][3][4][5]

兩裂狸藻的莖匍匐,絲狀,具分枝。[1][4]葉為狹線形[1][3][5][6]、線狀倒披針形[1][6]或線狀匙形[2][3][4][5],全緣[5][6],末端鈍形[1][4]、急尖[1][4]、圓[6]或略銳尖[6],長7至30公釐,寬1至4公釐,膜質,具1脈。[1][4]葉於花前凋萎或於花期宿存。[1][4][5]

兩裂狸藻的捕蟲囊為球形[6],側扁,長0.6至1公釐,具柄。[1][4]口基生,上唇具2條齒狀[6]或鑽形[1]附屬物,下唇鈍形。[1]

兩裂狸藻的花序為總狀花序[2][3][4][5],直立,長2至40公分。[1]花位於中部以上,共1至16朵。[1]花序軸圓柱形,直徑0.3至1公釐,上部光滑,下部具細小腺體,具1至5鱗片[4],鱗片基部著生[2][1]苞片與鱗片相似,為寬卵狀長圓形,末端鈍,兩側內卷[2],長約1公釐。[1][4]小苞片為線狀披針形[4],長約0.5公釐。[1]花梗長2至5公釐,絲狀,具翅。[1][4]花時直立,花後伸長並下彎。[1][2][3][4][5]花萼2裂至基部,上唇大,裂片為寬卵形[1][5]或倒卵形[3][5],末端鈍[1][4][5]或尖[3],基部下延[4],赤褐色[5];花期長3至4公釐,果期長5至6公釐,包被蒴果[2][3][4][5][1]花冠黃色[1][3][4][5][6]或初始為紅色,後逐漸變黃[2],長6至10公釐;上唇為狹長圓形或長卵形[4],末端圓,長3至4.5公釐,寬2至3公釐;下唇近圓形[4],末端圓或具2至3淺圓齒,長4至4.5公釐,寬3.5至4公釐;喉凸隆起呈淺囊狀[4],具半月形桔黃黃色附屬物[3];距鑽形,長3至5公釐,與下唇呈銳角或鈍角。[1]雄蕊無毛被;花絲線形,長約1公釐,上部略膨大;藥室於頂端匯合[4][1]雌蕊2枚[3][5],無毛被;子房為卵球形[4],上位[3][5],1室[3][5]花柱[4][5],宿存[5]柱頭下唇近圓形,反卷,上唇短,鈍形。[1][4]花期6月至12月。[1]

兩裂狸藻的蒴果為橢圓球形[1]或卵形[3],長2.5至3公釐,背腹扁,果皮膜質,室背開裂。[1]種子為卵球形[4][9]或長球形[4],黃色[9],長0.4至0.6公釐,外表具網狀突起[3][4][5],網格縱向延長。[1]果期7月至次年1月。[1]

兩裂狸藻的假根絲狀,基部增厚,具長0.5至1公釐的乳頭狀分枝。[1][4]

Remove ads

生態關係

兩裂狸藻生長於海拔40米至1350米的沼澤、濕地附近。[5][6]其分布於亞洲大洋洲,存在於澳大利亞[10]孟加拉緬甸柬埔寨中國大陸南部[2]香港台灣關島印度印尼日本[11]韓國[12]寮國馬來西亞尼泊爾新幾內亞帛琉密克羅尼西亞[13]菲律賓斯里蘭卡泰國[14]以及越南等地。[1][3][4][5]

分類學

2002年,一項基於ISSR技術的研究對狸藻屬的10個陸生物種的種間關係進行了分析。ISSR擴展共使用了6個引物,共產生了236個片段。兩裂狸藻被確定與洪堡狸藻U. humboldtii之間存在著最為密切的種間關係。它們之間也存在一下類似的形態特徵,包括鑽形的距、明顯的花葯鞘、基部著生的苞片、線形或線形值鑽形的小苞片。[15]

高山狸藻

長葉狸藻

紫水晶狸藻

雙裂苞狸藻

兩裂狸藻

洪堡狸藻

延長狸藻

濕地狸藻

長距狸藻

三花狸藻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