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八和會館 (香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八和会馆 (香港)
Remove ads

香港八和會館(英語:Chinese Artists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縮寫:CAAHK),簡稱「八和」(Barwo),是香港粵劇會館,地址位於油麻地彌敦道493號展望大廈4字樓A室,是在廣東八和粵劇職業工會香港分會基礎上於1953年7月17日重新註冊成立的會館,2008年12月17日註冊為非牟利慈善團體。現任理事會主席為龍貫天[1]

快速預覽 簡稱, 成立時間 ...
Remove ads

沿革

在廣東八和粵劇職業工會香港分會的基礎上,香港八和會館於1953年7月17日下午5時假九龍塘公爵街十號舉辦的座談會上正式重新註冊成立,並由名伶新馬師曾出任創會理事會主席。[2][3] 1953年7月29日下午3時,八和會館假九龍總商會禮堂舉行首次會員大會。[4][5] 1954年11月29日,八和會館於普慶戲院舉辦第二次會員大會。[6]

八和會館是香港惟一一個粵劇團體,亦為香港粵劇工作者一個非牟利性質工會組織。八和會館成立之初,期望加強行業團結,保障戲班營業正常開展,在清朝解禁粵劇後回復戲班事業。成立不久,薛覺先馬師曾桂名揚羅品超林小群陳笑風白雪仙等都先後加入該館。此外,八和會館也經常參與慈善公益事務,包括贈醫施藥,例如曾於1957年在旺角砵蘭街199號二樓開設「八和會館西醫贈診所」,於當年6月7日下午2時開幕,並由名伶關德興(兼時任八和會館理事會主席)、陳艷儂(兼時任八和會館理事會副主席)、祁筱英吳君麗陳錦棠主持剪綵。[7]

此外,八和會館亦曾於1967年開辦香港八和會館小學,但因拒絕繳納上水重置校舍的保證金,最終由校監李智廣接手,及後易名為「李志達紀念學校」,而該校下午校於2003年再分拆為「曾梅千禧學校」。

八和會館現時屬下分別有事務組(慎和堂)、演員組(香港粵劇演員有限公司)、音樂組(普福堂)、燈光佈景組(畫部工會)、服裝道具部(衣雜箱工會)、武打演員會(鑾和堂)及香港八和粵劇學院(非牟利機構)等六個屬會、一個附屬機構。[8]

Remove ads

歷屆理事會主席

更多資訊 歷屆香港八和會館理事會主席, 屆別 ...
Remove ads

顧問

永遠名譽會長 芳艷芬
關德興
永遠會長 馬國超
陳劍聲
汪明荃
龍貫天
副會長 尹飛燕
吳仟峰
宋錦榮
李香琴
林蛟
林錦堂
徐秉權
梁漢威
陳劍烽
麥惠文
黃肇生
謝雪心
羅家英
阮兆輝
李龍

八和粵劇學院

八和粵劇學院是香港八和會館創辦的一家粵劇訓練學校,在1979年由當屆理事會議決創辦,籌備委員會成員包括黃炎梁漢威劉月峯羅家英李奇峯、陳昌、麥惠文任大勳等,於1980年1月15日正式招生。[55] 當年導師包括楊劍華王粵生、任大勳、麥惠文、陳敏、李艷霜曾玉女郭鴻斌等。課程分唱科、演科、基本功三科,為兩年學制。首五屆培育出蓋鳴暉劉惠鳴鄧美玲衛駿英廖國森等當今名伶。

1996年,八和粵劇學院獨立註冊為慈善團體,獲市政局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與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學院聯合主辦「粵劇培訓證書課程」,當年由汪明荃任名譽總監,梁漢威任藝術總監,梁沛錦任課程顧問。課程加入粵劇史、粵劇化粧等,導師有區文鳳、麥惠文、許堅信、鄭文瑛、王家玲、周莉莉等,由羅鴻統籌、陳守仁任課程主任。 [56]

八和得到粵劇發展基金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盛世天戲劇團的支持,得以籌劃「油麻地戲院場地夥伴計劃」的粵劇演出,推出「粵劇新秀演出系列」130場,及以海外觀眾為對象的「粵劇體驗場」72場,一年之內,籌劃超過200場粵劇演出。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