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次出幸指的是唐玄宗(1次)、唐代宗(1次)、唐德宗(1次)、唐僖宗(2次)和唐昭宗(3次)五名皇帝因為戰亂而八次出逃京師長安的避難事件,關中平原、四川和河南多個地點在史書上有幾年時間內稱為行在。從755年爆發安史之亂至904年朱溫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有8%或長達12年的時間內皇帝外逃避難、不在京師(相當於靖康之變至端平入洛金朝占據汴京107年時間總合的11.2%),其中以唐僖宗出行時間最長。八次出幸事件離安史(中唐)、黃巢之亂(唐末)爆發時間不遠,出逃時間都在這兩段時間頻繁發生;而784年的涇原兵變後至880年的黃巢之亂的96年(占唐朝總壽命的33%)內京師則相對穩定,無皇帝出逃躲避戰亂。唐軍、敵軍雙方都沒有依靠城牆極力堅守長安城,所以也就沒有任何大型攻城武器或攻城戰的出現,往往在京畿附近的關塞、要塞或州城,如潼關失陷後的幾天就移到另一個地點,日後再收復長安,叛軍對長安城的防禦、進攻方式以城外野戰為主,部分包括長安城內的巷戰。
更多資訊 戰亂, 占京者 ...
唐朝皇帝棄京年表
|
戰亂
|
占京者
|
平叛/和解者
|
皇帝
|
所至
|
陰曆
|
共計時間
|
描述
|
中唐
|
安史之亂
|
平盧、范陽、河東節度使安祿山部將孫孝哲、張通儒等
|
廣平王李豫、李嗣業、葉護太子等
|
唐玄宗
|
靈州(今寧夏)、成都(今四川)
|
756年6月13日至757年10月23日[1]
|
1年4個月
|
公元755年12月12日安史之亂爆發後安祿山率叛軍攻陷東京洛陽,756年1月1日安祿山在洛陽稱帝建大燕政權。同年6月9日潼關失守,6月13日唐玄宗離長安,行至馬嵬驛時唐玄宗與李亨分道,李亨北行至靈州即位為唐肅宗,唐玄宗前往成都成為太上皇。757年9月28日李嗣業等將領克復京師長安,10月23日唐肅宗返回京城,12月28日太上皇唐玄宗也回到京城。[1]
|
唐蕃戰爭
|
尚結息、恩蘭·達扎路恭
|
郭子儀、白孝德等
|
唐代宗
|
陝州(今河南)
|
763年10月7日至763年10月21日[2]
|
15天
|
公元763年,吐蕃軍隊攻入大震關後直取唐朝都城長安,10月7日唐代宗因情勢危急出逃避難前往陝州,10月9日吐蕃軍進入長安,不過很快於10月21日撤出,郭子儀等將領率軍進入長安。同年12月26日唐代宗返回長安,郭子儀率朝中百官及各路軍隊在長安東南滻河之畔迎接。[2]
|
涇原兵變
|
涇原節度使姚令言、前范陽節度使朱泚
|
李晟、駱元光、尚可孤
|
唐德宗
|
咸陽、奉天、梁州(均今陝西)
|
783年10月3日至784年7月19日[3]
|
9個月
|
公元783年10月3日,姚令言率涇原兵在長安叛變,唐德宗匆忙出逃,先到咸陽,後至奉天。姚令言推舉朱泚為叛軍首領,10月7日朱泚稱帝建立大秦政權,10月13日派李忠臣進攻奉天,河中節度使李懷光奉命救援。784年2月26日李懷光背叛朝廷,唐德宗任命戴休顏為奉天留守,3月21日唐德宗再次出逃前往梁州。5月29日李晟等將領克復長安,朱泚敗逃。7月19日唐德宗返回長安,李晟率軍在三橋迎接。785年8月12日,李懷光在被馬燧等人討伐後戰敗自縊。[3]
|
唐末
|
黃巢之亂
|
黃巢
|
王處存、李克用等
|
唐僖宗
|
興元(今陝西)、成都(今四川)
|
880年12月5日至885年3月31日[4]
|
4年5個月
|
公元880年12月3日潼關失守,12月5日唐僖宗在宦官田令孜陪同下出逃興元,黃巢抵達長安並稱帝建立大齊政權。881年1月28日唐僖宗到達成都,4月5日黃巢撤出長安,程宗楚等收復長安,但4月11日黃巢回襲再次攻陷長安。883年4月8日李克用等將領克復長安,黃巢敗逃。因長安宮室焚毀,885年3月31日唐僖宗才從成都返回長安。[4]
|
王重榮之亂
|
河中節度使王重榮、河東節度使李克用、邠寧節度使朱玫、鳳翔節度使李昌符
|
王行瑜、李茂貞
|
鳳翔、寶雞、興元(均今陝西)
|
885年12月25日至888年2月21日[5]
|
2年3個月
|
885年10月,田令孜派朱玫、李昌符討伐王重榮,王重榮向李克用求援。12月23日田令孜一方戰敗,李克用等進逼京城,12月25日田令孜挾持唐僖宗逃往鳳翔,之後唐僖宗一行輾轉到達寶雞、興元。886年1月10日,朱玫、李昌符倒戈聯合李克用等人,要求誅殺田令孜,朱玫在追擊田令孜途中俘獲李熅並於10月擁立其稱帝,12月4日朱玫被部將王行瑜所殺。887年6月7日,李昌符反叛後被李茂貞討伐,8月1日在隴州被殺。直至888年2月21日,唐僖宗才得以返回京城。[5]
|
李茂貞之亂
|
邠寧節度使王行瑜、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鎮國軍節度使韓建
|
李克用
|
唐昭宗
|
莎城鎮、石門(均今陝西)
|
895年7月6日至895年8月27日[6]
|
1個月
|
公元895年5月8日,王行瑜、李茂貞和韓建帶兵入長安,殺宰相韋昭度、李磎,企圖廢帝另立。李克用在河東起兵救援,王行瑜等留兵宿衛後返回藩鎮。7月5日李克用軍隊逼近京師,王行瑜弟弟王行實與李茂貞養子李繼鵬為挾持唐昭宗混戰,7月6日唐昭宗逃出長安,先後到莎城鎮、石門鎮。8月5日李克用至長安北面渭橋上表請唐昭宗回京,8月27日唐昭宗還京。[6]
|
鳳翔節度使李茂貞
|
李茂貞、韓建
|
富平、華州(均今陝西)
|
896年7月13日至898年8月25日[7]
|
2年1個月
|
公元896年6月17日李茂貞軍進逼京畿,7月13日唐昭宗離京前往渭北,先後抵達富平、華州,李茂貞入長安,韓建在華州控制唐昭宗後於7月26日貶崔胤。崔胤聯絡朱溫,勸其修洛陽宮室迎駕。897年1月8日韓建逼唐昭宗交出諸王兵權。898年1月22日,李茂貞和韓建因忌憚朱溫,決定修復長安宮殿,8月25日唐昭宗回到長安。[7]
|
朱溫之亂
|
宣武節度使朱溫
|
朱溫
|
鳳翔(今陝西)
|
901年11月4日至903年1月27日[8]
|
1年2個月
|
公元901年10月19日朱溫在大梁起兵欲迎唐昭宗至洛陽,11月4日宦官韓全誨挾持唐昭宗投靠李茂貞,11月14日抵達鳳翔,朱溫到長安後於11月20日以韓全誨罪狀進軍鳳翔。902年9月4日,朱溫誘使李茂貞出城並將其擊敗,隨後圍困鳳翔。903年1月4日,鳳翔缺糧,李茂貞請和。1月6日李茂貞處死韓全誨等二十多人並送首級至朱溫營地,1月22日朱溫迎接唐昭宗,1月27日唐昭宗返回京城。[8]
|
無
|
洛陽(今河南)
|
無
|
公元904年1月21日,朱溫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強令百官及普通士民一同遷徙,1月26日派人拆毀長安宮殿、官署及民房,把拆下來的木材順著渭河漂流而下,用於修築洛陽宮室,長安自此淪為廢墟。朱溫徵發工匠民夫,讓張全義主持修洛陽宮室,江、浙、湖、嶺等各地軍鎮資助。4月16日宮室修成唐昭宗入住。907年4月22日朱溫建後梁政權,定洛陽為西京、開封為東京。[9]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