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八重寶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八重宝函
Remove ads

八重寶函,或稱唐八重寶函,中國唐代文物,國家一級文物,是唐懿宗賜贈的一套八層盒函,用於供奉佛祖釋加牟尼佛指舍利的一個影骨[a]。盒函最外層是一個檀香木函,裡面套裝著三個寶函、兩個寶函、一個玉石寶函和一座單檐四門純金。1987年5月5日發現於陝西省扶風縣法門寺地宮後室。2002年1月18日,被國家文物局收錄進《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屬於禁止出境展覽文物[1]現藏於法門寺博物館,存於法門寺內的法門珍寶館。

快速預覽 八重寶函, 時代 ...
Thumb
法門寺
法門寺
法門寺在寶雞地圖上的位置

相關歷史

Thumb
重修後的法門寺塔

唐代200多年間,先後有高宗武后中宗肅宗德宗憲宗懿宗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養佛指舍利。唐懿宗時舉行了唐朝最後一次迎奉佛骨的活動,法門寺在這時得以重修。此次迎佛骨,於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年)八月在法門寺塔下結壇開始,十四年(873年)四月八日迎入長安,七月十九日懿宗病逝,十二月新即位的唐僖宗詔還法門寺。僖宗乾符二年(875年)正月四日,佛骨送還法門寺,按照佛教儀軌,將佛指舍利及數千件稀世珍寶一同封入塔下地宮,用唐密曼荼羅結壇供養。此次迎奉佛骨聲勢浩大,供品極多,耗費空前,可謂集前代歷次佛事侈靡之大成,禁軍兵杖,香剎寶帳,無所不用其極,遠非一般法事,而是國家大典。八重寶函當為此次迎奉中,唐懿宗賜贈。[2][3][4]

出土

1981年8月24日晚,法門寺明代重修的真身寶塔在風雨中坍塌了半邊。1986年,政府決定撥款重建。1987年2月底,開始重修寶塔。因為相傳法門寺塔下藏有佛祖的指骨舍利,清理地基時尋找佛指舍利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5]此次發掘共出土佛指舍利四枚,其中真身指骨一枚,其餘三枚屬於影骨,八重寶函中供奉的是一枚影骨,也是四枚中最先出土的。[6]

考古人員在打開地宮第四道石門後,進入地宮的後室,在地宮後室北壁正中位置發現了八重寶函。出土時外用紅錦包裹,最外層是一個檀香木寶函,出土時已殘。出土時,寶函蓋上為一尊鎏金菩薩像,兩側各立一名石雕護法天王,另有四個銀瓶分立後室四角,各類器物以佛教密宗的格局圍繞著寶函布放。寶函被整體運輸到扶風縣博物館內的工作室。1987年5月4日傍晚,考古專家開始開啟寶函。至1987年5月5日凌晨1點,最後一層寶函打開,第一枚佛指影骨舍利面世。巧合的是,當日正值農曆四月初八佛誕節[7][8]

Remove ads

形制和工藝

更多資訊 層次, 名稱 ...

參見

註解

參考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