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茲威基環形山
月球撞击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茲威基環形山(Zwicky)是月球背面一座古老的大型撞擊坑,約形成於前酒海紀[1],其名稱取自瑞士天文學家弗里茨·茨維基(1898年-1974年),1979年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
描述
該隕坑位於艾特肯環形山西側;東南與大隕石坑-費爾特拉格特環形山接壤;南側連接了亥維賽環形山[2]。該環形山的中心月面坐標為16.17°S 167.64°E,直徑126.06公里[3],深度4.48公里[1]。
茲威基環形山坑底地表較周圍高地幽暗,中間坐落著衛星坑茲威基 N,該座小隕坑外觀呈多邊形狀,內側壁較為平滑,坑底地表開裂,反照率較低。據認為這種地面可能是熔融物質冷卻或構造運動所致,現被非正式地稱為「龜甲隕坑地面」。
該環形山的名稱取自於帕薩迪納市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教授、天文學家弗里茨·茨維基,一位專注於超新星和星系團研究的先驅,小行星茲威基 1803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4]。
衛星隕石坑
按慣例,最靠近茲威基環形山的衛星坑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該坑中心點的旁邊。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