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內點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內點法(英語:Interior-point methods),也稱為障礙法(英語:barrier methods),是解決線性和非線性凸優化問題的一類算法。

內點法由前蘇聯數學家伊·伊·迪金(I. I. Dikin)於1967年發現,並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美國重新發明。1984年納倫德拉·卡瑪卡(Narendra Karmarkar)開發了一種稱為卡瑪卡算法的線性規劃方法,該算法在可證明的多項式時間內運行,並且在實踐中也非常高效。它能夠解決超出單純形法能力的線性規劃問題。與單純形法不同,它通過遍歷可行區域的內部來達到最佳解。該方法可以推廣到基於用於編碼凸集的自和諧障礙函數的凸規劃。
通過轉換為代碼形式,任何凸優化問題都可以轉化為最小化(或最大化)凸集上的線性函數[1]。安東尼·V·菲亞科、加斯·P·麥考密克等人在20世紀60年代初研究了使用屏障對可行集進行編碼並設計屏障方法的想法。這些想法主要是針對一般非線性規劃而開發的,但後來由於針對此類問題存在更具競爭力的方法(例如順序二次規劃)而被放棄。
尤里·涅斯捷羅夫和阿爾卡迪·內米羅夫斯基提出了一類特殊的障礙,可用於編碼任何凸集。它們保證算法的迭代次數受解的維數和精度的多項式限制[2]。
尚博勒-波克算法於2011年推出,是一種通過最小化非平滑成本函數來有效解決凸優化問題的算法,涉及原對偶方法(primal-dualapproach)[3]。
卡瑪卡的突破重振了內點方法和障礙問題的研究,表明可以創建一種以多項式複雜性為特徵的線性規劃算法,而且與單純形法具有競爭力。哈奇延(Khachiyan)的橢球法已經是一種多項式時間算法,然而它太慢了因而沒有實際意義[4]。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