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內維爾·鮑爾斯·張伯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内维尔·鲍尔斯·张伯伦
Remove ads

陸軍元帥內維爾·鮑爾斯·張伯倫爵士 GCB GCSI英語Order of the Star of India(英語:Sir Neville Bowles Chamberlain,1820年1月10日 - 1902年2月18日),是英屬印度軍隊中的一位軍官。張伯倫曾在孟加拉軍團服役,並隨軍參加過第一次英國-阿富汗戰爭、瓜廖爾戰役、第二次英國-錫克戰爭印度民族起義第二次英國-阿富汗戰爭。張伯倫後來成為馬德拉斯軍團的總司令。

快速預覽 內維爾·鮑爾斯·張伯倫爵士Sir Neville Bowles Chamberlain, 出生 ...
Remove ads

背景和早年生活

張伯倫出生於里約熱內盧,是英國駐巴西總領事臨時代辦第一代從男爵亨利·張伯倫爵士(Sir Henry Chamberlain)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尤金妮婭(Anna Eugenia,婚前姓摩根)的第三個兒子。[1]內維爾·鮑爾斯·張伯倫的哥哥威廉·查爾斯·張伯倫(William Charles Chamberlain)是一名海軍上將,而弟弟克勞福德·張伯倫(Crawford Chamberlain)和查爾斯·弗朗西斯·法爾肯·張伯倫(Charles Francis Falcon Chamberlain)都是陸軍軍官。[1]

張伯倫在英國長大,並在倫敦舒特山的學校接受私人家庭教師的教育。1833年,他進入伍爾維奇皇家軍事學院,由貝雷斯福德勳爵提名他為學員。但一年後由於學習較差無法通過期末考試而被退學。[2]在伍爾維奇期間,張伯倫因好鬥和叛逆的行為而聲名狼藉。回到家鄉後,他威脅要加入英國後勤軍團,這是一支由喬治·德拉西·埃文斯爵士率領前往西班牙的軍隊。[3]但後來他被鼓勵去印度謀求事業,並在他已故父親的人脈幫助下,於1837年2月24日被任命為孟加拉土著步兵團的一名少尉軍官。[4]

Remove ads

印度

接到任命後,張伯倫乘坐輪船前往印度,並於1837年5月抵達馬德拉斯。在6月繼續前往加爾各答之前,他作為退役將軍約翰·多夫頓爵士的客人在馬德拉斯停留了很短的時間。在加爾各答,張伯倫在適應新家的過程中與他的叔叔喬治和姨媽住在一起。[3]11月,他離開加爾各答,加入駐紮在巴拉克普爾兵營的第12團,三個月後,他被派往勒克瑙,轉入第55團。[3]

1838年中旬,張伯倫被調到駐紮在德里的第16團,該團正在為第一次英阿戰爭做準備。他的團將成為印度河軍團的一部分,在威洛比科頓爵士的指揮下跟隨第1軍第1師作戰。張伯倫在戰爭中參加過多次戰役,包括1839年7月的加茲尼戰役,並多次受傷。[5][6]1842年7月16日,張伯倫晉升中尉,並被調往第1騎兵團,後於1842年8月參加了從坎大哈喀布爾的行軍。[7]在從喀布爾撤退期間,他於1842年10月在蘭迪科塔爾受傷,後於11月在阿里清真寺戰鬥時再次受傷。[4]

1843年1月,張伯倫成為印度總督的親衛,並於1843年12月在瓜廖爾戰役期間參加了馬哈拉傑普爾戰役。[4]張伯倫於1846年底成為孟買總督的軍事秘書,後於1848年成為孟加拉非正規騎兵隊的旅長。[8]

Remove ads

旁遮普

第二次英國-錫克戰爭期間,張伯倫參加了1849年1月的奇連瓦拉戰役和同年2月的古吉拉特戰役。[8]他於1849年5月成為一個步兵師的助理副官,並於1849年11月1日在第16孟加拉土著步兵團晉升上尉,後於隔天晉升名譽少校[9]1849年12月,張伯倫成為拉瓦爾品第區的助理專員,後於1850年6月調任哈扎拉區助理專員。[1]1854年11月28日,張伯倫晉升中校,並被任命為旁遮普非正規邊防部隊的指揮官,領導了幾次對邊境部落的討伐。[8]

印度民族起義

在印度民族起義期間,張伯倫擔任印度陸軍軍備司令,並於1857年7月在德里圍城戰中受重傷。[10]為此,他於1857年11月11日獲得巴斯勳章,並於11月27日晉升上校[11][12]

張伯倫於1858年被重新任命為旁遮普非正規邊防部隊司令,並在安貝拉戰役期間領導該部隊,1863年11月他再次受重傷。[8]1863年4月11日,張伯倫獲得巴斯騎士指揮官勳章[13]1864年8月5日,張伯倫返回英國並晉升少將[14]1866年5月24日,他獲得印度之星騎士指揮官勳章,並於1869年陪同愛丁堡公爵對印度進行正式訪問。[1]他於1872年5月1日晉升中將[15][16]1873年5月24日,張伯倫獲得印度之星騎士大指揮官勳章,並進一步獲得巴斯騎士大十字勳章[17][18]

張伯倫於1876年2月成為馬德拉斯軍團司令,並於1877年10月1日晉升上將,隨後被派往阿富汗會見埃米爾謝爾·阿里·汗。[19]後者拒絕允許張伯倫與路易·卡拉吉亞尼少校一起進入該國,最終於1878年11月引發了第二次英國-阿富汗戰爭[8]張伯倫此後成為馬德拉斯立法委員會的成員,並在幾個月內擔任印度總督委員會的代理軍事成員。[20]他於1881年2月離開印度,並於1886年2月退出現役,到南安普敦附近的洛茨伍德開始退休生活。[21]

Remove ads

晚年

退休後,張伯倫是南安普敦一神論教會的活躍成員。[22]在1899年至1901年的布爾戰爭期間,他是英國政策直言不諱的批評者。[23]張伯倫於1900年4月25日晉升陸軍元帥,也是維多利亞時期最後晉升的陸軍元帥。1902年2月18日,張伯倫在洛茨伍德去世,葬於南安普敦附近的羅納姆斯。[24][8]

家庭

1873年,張伯倫與威廉·里德爵士的女兒夏洛特·凱勒·里德結婚,後者於1896年去世;夫妻二人沒有孩子。[8]

引注

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